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体会12篇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体会12篇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体会篇1

  联系群众、培养作风、锻炼干部、解决问题、促进发展。下面是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XX县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近年来,XX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X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总引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主线,坚持“四个治理”,全方位建设生态文明、经济繁荣、产业雄厚、容貌整洁、宜居宜养幸福美丽新XX。

  坚持“三个结合”,夯实生态本底。

  坚持生态修复与地质灾害异地搬迁及矿山治理相结合。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实施生态脆弱区、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十三五”以来,累计搬迁群众XXX户,完成矿山生态恢复治理XXX亩,全面落实土地复垦、搬迁后生态修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XXXX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XX%,为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坚持生态修复与河长制工作相结合。紧紧围绕“河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依托河长制“闭环运转”模式,形成河流多部门联合治理工作格局,同步开展河道治理和岸堤绿化美化,全面加强县域河流治理与监管,平整疏通河道XXX公里,清理土石方XXX万方,完成河道河岸绿化XXX公里,河道得到有效疏浚,河岸、面山生态得到全面修复。坚持生态修复与打造生态旅游名县相结合。科学规划“三区两园一廊两线五林带”的林草生态空间布局,建设东南部生态屏障区、城区核心绿化区、西北部果品产业示范区三大绿化主体功能区;建成XXX、XXX;打造XXX高速等9条主干道沿线、XXX等3条主要河流沿线绿化廊道;提升XXX、XX、XXX、XX梁、XX梁等5条林网带。结合县城总体规划,沿XX等河流精心打造以“五园一城”,花舞北山园、XX景园、千亩菊花园、XX植物园、运动健身公园、XX康养城。“六大产业”,中医保健产业、温泉康养产业、疗养产业、中药材产业、健康食品产业、旅居养老产业为主体的文旅农康融合发展产业带。“XX”地域公共品牌和“XXX”大健康特色品牌全面打响打靓,生态旅游名县建设步伐全面加速迈进。

  紧盯“三个聚焦”,提升生态品质。

  聚焦“增绿”。将绿化美化与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编制有机融合,为开展全域绿化美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积极争取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全面落实天保、三北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辐射县域纵横交错的东、南、西、北、中5条林网带全面形成,全县大面积荒山荒坡得到有效治理,城乡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着力抓好城区绿化景观提升,XXX谷百里丁香景观长廊建设,XX精品绿化工程,道路、河流沿线生态修复和绿化美化工程,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建设工程,全民义务植树行动,特色经济林及种苗产业建设工程,草原保护与修复工程,文旅农康融合发展“十大重点工程”落实落细,绿色总量持续增加,大规模国土绿化工作成效突出。聚焦“护绿”。全面落实“林长制”,成立由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县属国有林场及XX乡镇为成员的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各级林长XX人,聘任护林员X人,县乡村三级林长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林长制工作全面推行。持续抓好全县第四次古树名木普查现存2709株古树建档、保护、修复工作。持续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森林资源、全域绿化保护管理常态化、长效化开展。聚焦“用绿”。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林下经济,积极发展懒兔养殖、散养鸡、蜂产业等,在聚焦增绿、护绿的基础上,做好活绿、用绿,不断推动森林绿化产业发展壮大。林草资源数量质量明显提高、生态效益显著提升、群众生态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做好“三个增量”,建设生态文明。

  全县生态资源总量持续增加。“十三五”以来,累计完成各类造林绿化工程XX万亩,完成森林抚育XX万亩,县域林地总面积达到XX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XX%,城区绿地率达到XX%,人均公园绿地面积XX平方米,各项指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片、带、点相结合的生态安全防护体系全面形成,森林资源总量持续扩充、生态质量逐步提升、绿色效益不断增加。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按照“上部乔木、下部灌木、草坪兜底、鲜花点缀”的思路,积极实施县乡道路、河流沿线生态修复和绿化美化,实施乡村道路绿化XX公里,精心打造公路沿线景观节点XX处。以入选“全国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为契机,按照“墙外月季花、墙头蔷薇花、墙内牡丹花、门前丁香花”的绿化美化模式,精心精致实施X等X乡镇X村村庄绿化美化,为全域乡村绿化美化培育了典型、做好了示范、提供了经验。按照“拆墙透绿、拆违还绿、破硬增绿、垂直挂绿、见缝插绿”五大增绿措施,积极开展“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小区”创建。按照‘一环镶三园、七里十三景’的建设主题和打造‘半城山水一城绿,融合发展人似花’的特色山水精致公园城市、‘丁香之城’、‘三季见花、四季有景’的目标,统筹推进山水林田草综合治理,不断擦亮生态底色,提升发展成色,“人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园一体、产城融合”的独特城市公园景观初步形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生态持续改善带来的红利不断增多。创造良好生态环境,是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坚实保障,随着生态持续改善和资源总量的不断增加,群众认可度、支持度越来越高,生态旅游得到了长促发展,生态扶贫护林员岗位全面落实,林下种养等林下经济产业初具规模,群众收入持续增加。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体会篇2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在全社会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是指导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献。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做好人才工作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转化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生动实践,不断开创党的人才工作新局面。

  加快形成人才发展战略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进行战略布局。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抓机遇、发挥优势、担当作为,努力构筑强大人才优势,持续提升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北京市朝阳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朝阳区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刘静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产学研协同模式创新,构建良好人才生态。

  上海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副处长刘同辉说:“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上海人才工作实际,重点突出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推进人才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和创新,提出更多具有系统性、前瞻性、突破性的人才政策与创新举措。”

  “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聚焦建设好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引领性平台,在政策支持、创新生态、人才服务上下功夫,充分激发高端研发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才活力,推动‘战略支点、雁阵格局’加快形成。”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杨灿说。

  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局长孙晓明说:“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人和事相结合、放和管相协调,创新人才管理制度,强化服务支撑保障,为科研人员潜心攻关、释放创新活力营造良好环境。”

  陕西省西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晓林说:“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把人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力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树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湖北省武汉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汪祥旺说:“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行一系列改革举措,不拘一格引人才,支持自主育人才,以创新贡献评价人才,切实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

  “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李晓轩表示,用人主体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和保障能力,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

  “对于科技人员,只有给予充分信任和包容,在科研经费、资源调度等方面赋予更大权限,才能使他们静心做学问、潜心搞研究。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实行符合科研规律的资源配置政策,不断增强人才活力。”国家天文台台长常进说。

  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我们要有这样的决心、这样的自信。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说:“学校党委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增强培养出大师的决心和自信,充分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坚持‘四个面向’,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元元说:“我们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发挥‘双一流’大学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坚持长远眼光,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力资源部部长薛天表示:“学校将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学校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北京大学教授、教育学院大数据中心主任郭丛斌说:“我们青年教师要积极进取,担当作为。”

  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

  “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格局。组织部门要发挥牵头协调职能,加强人才重点工作的跟踪督办;整合规范人才招引、培养、服务、保障等方面政策,推动形成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管理体系。”安徽省芜湖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杨志斌说。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牢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山东省冠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韩宗宝说,“今后进一步健全党管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完善科学决策、分工协作等工作制度;结合地方实际,研究制定人才政策,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健全党委联系服务专家等制度,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体会篇3

  困难是欺软怕硬的。你越畏惧它,它愈威吓你。你愈不将它放在眼里,它愈对你表示恭顺。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在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甄选范文。

  同志们:

  刚才,X就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各位委员就X作了表决,通过了这一重要决定。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X书记的重要讲话,扎扎实实抓好《决定》精神的贯彻落实,切实肩负起建设文化强市的重任。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坚定信心,正视差距,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上来

  在省委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加快出台有利于文化发展各项政策的大环境下,我市的文化建设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推动X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首先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建设文化强市的决策上来。

  一要树立文化自信。X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等誉满天下。这些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独具一格的文化资源,是X人民的宝贵财富,是支撑我们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X的强大软实力。充分发掘这些资源,发挥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是当代X人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在这片丰厚的文化土壤上,我们是大有可为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抓文化建设,我们首先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委的《决定》上来,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不怕困难、迎接挑战,在市场经济的风雨洗礼中锻炼成长;同时又要抢抓机遇、奋发有为,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带领全市人民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大力提升X的创新力、凝聚力、和谐力、发展力,为加快后发赶超、建设绿色X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

  二要提高文化自觉。文化发展不仅仅是吹拉弹唱、写写画画,其内容丰富、关联各方,直接关系政治、经济、环境、形象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建设文化强市,不能孤立地看待文化,要把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一方面要弘扬主旋律,繁荣文化事业,创造更多更好适应时代要求的文化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要把握新的时代要求,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要切实担当起建设文化强市的政治责任,自觉投入到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各项工作中来,牢固树立抓文化就是抓经济、抓文化就是抓发展、抓文化就是抓民生的理念,把建设文化强市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一同规划、一同部署、一同组织实施,自觉运用文化的力量来转方式、调结构、增和谐、促发展。同时要加强协调联动,主动作为、主动对接、主动配合,在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作出周到安排,为繁荣和发展X文化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要增进文化自强。省委提出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走在前列。从我市的现状看,文化建设的底子并不好,特别是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不高,建设文化强市任重道远。但事在人为,我们要正视差距,奋起直追。今天加快文化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我们要有长期奋斗的决心,坚持不懈地努力,大胆改革、稳步前进,一步连一步、一环扣一环,有方案、有部署、有督促,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决定》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明确任务、明确班子、明确领导、明确责任,一个一个问题解决、一个一个工程推进、一个一个项目落户,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工作。市委已经决定把文化强市建设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范畴,纳入党委政府的绩效考核体系,作为文明创建和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有关部门要抓紧制订具体考核办法,确保建设文化强市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把文化建设与管理创新结合起来

  市委确定,我市文化发展的目标是:到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X%以上,文化软实力全面增强;到203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X%以上,基本实现文化强市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把握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切实履行好文化建设的职责。

  (一)要坚持政府主导。一个地方的文化建设,政府虽不包打天下,但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政府的主导作用要明确三点:首先,政府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主要责任主体,必须责无旁贷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需求。政府要建设好文化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等这些公共文化设施。要增加财政投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权益,落实好文化发展的各项保障措施。其次,政府要通盘谋划,牢牢把握发展文化产业的主动权。要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业的关系,减少行政审批程序,最大限度地给文化企业“松绑”,提升文化企业的市场活力。要善于运用税收、金融、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通过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调控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要推动文化与旅游、金融、体育、信息、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文化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再者,政府要善于通过政策等手段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动员和引导书协、美协、作协等各种民间社团组织和文艺团体等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构建国有、集体、民办等多种所有制结构合作发展文化事业的格局,形成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要推动管理规范。文化建设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推进政府自身变革的过程,既要规范政府行为,也要规范文化产品,还要规范文化市场。规范政府行为,关键是要转变政府职能:一要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我们不能只建不管,应当在加强文化管理上多下工夫、多做文章。比如,乡镇文化站如何管理?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些都需要我们从机制体制上去探索、去创造。二要从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有所为、有所不为,该管的管、该放的放。比如,经营性文化单位的改革就应当坚持市场化方向不动摇,不能由政府包办,一定要向市场要效益、要活力。三要由主要面向单位向面向人民大众转变,让文化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文化是群众的文化,戏是要让群众来唱的,尤其要做好城乡文化统筹发展的文章,把文化政策适当向农村倾斜,推动城乡文化均衡发展,防止形成文化的城乡二元结构。规范文化产品就是要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高扬主旋律,旗帜鲜明地反对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都要坚持这个根本原则不动摇。规范文化市场,则需要政府制定公平公正的文化产品交易规则,维护消费者权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文化市场的行政执法和监督力度,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三)要把握工作重点。围绕两个阶段性目标,市委提出“实施六个一”文化工程,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文化强市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市文化建设的最大特色。抓好了“六个一”,就牵住了我市文化建设的“牛鼻子”。这次会议以后,各地各单位要按照“六个一”文化工程的要求,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抓好工作落实,突出抓好文化项目建设。一要调查筛选项目。要深入调查研究,梳理资源,摸清底数,发挥比较优势,精心筛选文化项目,找准工作的突破口。二要加快项目建设。要加强策划包装,及时上报项目,积极争资立项,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政策用好用足;对于确定的文化建设项目,要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个班子”的要求,一抓到底,确保按时按质完成。三要加强政策支持。组织、编制、发改、人社、财政、税务、工商等与文化建设密切相关的部门,要对号入座,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尽快研究出台符合我市实际,支持文化改革发展、支持文化项目建设的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为建设文化强市创造最好的环境。

  三、创新思路,真抓实干,把文化强市举措落实到改革的实践中去

  建设文化强市,关键在于创新,关键在于落实。只有紧紧依靠科技、加快改革、勇于创新、狠抓落实,才能真正实现X文化的“后发赶超”。

  一要让群众唱好主角。文化不仅要掌握在文化人手里,更要掌握在人民群众手里。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参与进来,当文化建设的主角,凝聚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深入挖掘洞庭湖区特有的民俗风情、文化传统等本土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积极打造具有X特色的文化品牌,从基层来催化文化艺术发展。

  二要让思想突破成规。文化是富有创新意识的领域。在文化改革发展上,迫切需要思想解放。前段时间,我市完成了文化行政体制改革,走到了全省的前列,整个改革干部群众气顺心齐,推进非常顺利。这充分说明了只要敢闯敢试,就可以探索出改革的路子。接下来,我们还要进行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和公益性文化单位的三项改革。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进一步扎实推进改革,确保今年六月底前圆满完成改革任务,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把文化发展的活力释放出来。

  三要让科技催生动力。文化产业十分依赖科技进步和相关产业链发展,高技术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要大力加强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依托政府、企业、高校、社会团体、网络传媒、文化创意机构等多方力量,以政府为中枢,企业、高校和其他社会文化团体为纽带,建设信息交流互动、创意成果转化、创意产品推介的载体和平台,推动文化与科技的加速融合,从而充分发挥文化对其他经济产业的驱动效应、联动效应和辐射效应。

  四要让人才迸发激情。创新最终来自人才。要加快出台吸引和稳定文化人才的相关政策,建立健全相关人才教育培训和激励竞争机制,形成尊重人才、重用人才的良好风气和氛围。要创造条件让国际性人才、体制外人才、其他行业的人才向文化领域流动,同时要实行末位淘汰,逐步淘汰一些不合格的人,让文化人才永远保持创新创造的激情和活力。

  同志们,在新的起点上推进X文化强市建设,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这次市委全会的部署,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努力开创文化强市建设的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体会篇4

  省委提出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走在前列。从我市的现状看,文化建设的底子并不好,下面是天涯涛源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市长在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刚才,X就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各位委员就X作了表决,通过了这一重要决定。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X书记的重要讲话,扎扎实实抓好《决定》精神的贯彻落实,切实肩负起建设文化强市的重任。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坚定信心,正视差距,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上来

  在省委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加快出台有利于文化发展各项政策的大环境下,我市的文化建设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推动X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首先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建设文化强市的决策上来。

  一要树立文化自信。X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等誉满天下。这些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独具一格的文化资源,是X人民的宝贵财富,是支撑我们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X的强大软实力。充分发掘这些资源,发挥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是当代X人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在这片丰厚的文化土壤上,我们是大有可为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抓文化建设,我们首先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委的《决定》上来,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不怕困难、迎接挑战,在市场经济的风雨洗礼中锻炼成长;同时又要抢抓机遇、奋发有为,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带领全市人民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大力提升X的创新力、凝聚力、和谐力、发展力,为加快后发赶超、建设绿色X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

  二要提高文化自觉。文化发展不仅仅是吹拉弹唱、写写画画,其内容丰富、关联各方,直接关系政治、经济、环境、形象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建设文化强市,不能孤立地看待文化,要把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一方面要弘扬主旋律,繁荣文化事业,创造更多更好适应时代要求的文化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要把握新的时代要求,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要切实担当起建设文化强市的政治责任,自觉投入到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各项工作中来,牢固树立抓文化就是抓经济、抓文化就是抓发展、抓文化就是抓民生的理念,把建设文化强市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一同规划、一同部署、一同组织实施,自觉运用文化的力量来转方式、调结构、增和谐、促发展。同时要加强协调联动,主动作为、主动对接、主动配合,在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作出周到安排,为繁荣和发展X文化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要增进文化自强。省委提出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走在前列。从我市的现状看,文化建设的底子并不好,特别是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不高,建设文化强市任重道远。但事在人为,我们要正视差距,奋起直追。今天加快文化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我们要有长期奋斗的决心,坚持不懈地努力,大胆改革、稳步前进,一步连一步、一环扣一环,有方案、有部署、有督促,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决定》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明确任务、明确班子、明确领导、明确责任,一个一个问题解决、一个一个工程推进、一个一个项目落户,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工作。市委已经决定把文化强市建设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范畴,纳入党委政府的绩效考核体系,作为文明创建和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有关部门要抓紧制订具体考核办法,确保建设文化强市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把文化建设与管理创新结合起来

  市委确定,我市文化发展的目标是:到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X%以上,文化软实力全面增强;到203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X%以上,基本实现文化强市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把握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切实履行好文化建设的职责。

  (一)要坚持政府主导。

  一个地方的文化建设,政府虽不包打天下,但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政府的主导作用要明确三点:首先,政府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主要责任主体,必须责无旁贷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需求。政府要建设好文化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等这些公共文化设施。要增加财政投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权益,落实好文化发展的各项保障措施。其次,政府要通盘谋划,牢牢把握发展文化产业的主动权。要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业的关系,减少行政审批程序,最大限度地给文化企业“松绑”,提升文化企业的市场活力。

  要善于运用税收、金融、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通过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调控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要推动文化与旅游、金融、体育、信息、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文化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再者,政府要善于通过政策等手段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动员和引导书协、美协、作协等各种民间社团组织和文艺团体等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构建国有、集体、民办等多种所有制结构合作发展文化事业的格局,形成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要推动管理规范。

  文化建设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推进政府自身变革的过程,既要规范政府行为,也要规范文化产品,还要规范文化市场。规范政府行为,关键是要转变政府职能:

  一要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我们不能只建不管,应当在加强文化管理上多下工夫、多做文章。比如,乡镇文化站如何管理?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些都需要我们从机制体制上去探索、去创造。

  二要从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有所为、有所不为,该管的管、该放的放。比如,经营性文化单位的改革就应当坚持市场化方向不动摇,不能由政府包办,一定要向市场要效益、要活力。

  三要由主要面向单位向面向人民大众转变,让文化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文化是群众的文化,戏是要让群众来唱的,尤其要做好城乡文化统筹发展的文章,把文化政策适当向农村倾斜,推动城乡文化均衡发展,防止形成文化的城乡二元结构。规范文化产品就是要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高扬主旋律,旗帜鲜明地反对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都要坚持这个根本原则不动摇。规范文化市场,则需要政府制定公平公正的文化产品交易规则,维护消费者权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文化市场的行政执法和监督力度,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三)要把握工作重点。

  围绕两个阶段性目标,市委提出“实施六个一”文化工程,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文化强市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市文化建设的最大特色。抓好了“六个一”,就牵住了我市文化建设的“牛鼻子”。这次会议以后,各地各单位要按照“六个一”文化工程的要求,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抓好工作落实,突出抓好文化项目建设。

  一要调查筛选项目。要深入调查研究,梳理资源,摸清底数,发挥比较优势,精心筛选文化项目,找准工作的突破口。

  二要加快项目建设。要加强策划包装,及时上报项目,积极争资立项,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政策用好用足;对于确定的文化建设项目,要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个班子”的要求,一抓到底,确保按时按质完成。

  三要加强政策支持。组织、编制、发改、人社、财政、税务、工商等与文化建设密切相关的部门,要对号入座,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尽快研究出台符合我市实际,支持文化改革发展、支持文化项目建设的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为建设文化强市创造最好的环境。

  三、创新思路,真抓实干,把文化强市举措落实到改革的实践中去

  建设文化强市,关键在于创新,关键在于落实。只有紧紧依靠科技、加快改革、勇于创新、狠抓落实,才能真正实现X文化的“后发赶超”。

  一要让群众唱好主角。文化不仅要掌握在文化人手里,更要掌握在人民群众手里。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参与进来,当文化建设的主角,凝聚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深入挖掘洞庭湖区特有的民俗风情、文化传统等本土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积极打造具有X特色的文化品牌,从基层来催化文化艺术发展。

  二要让思想突破成规。文化是富有创新意识的领域。在文化改革发展上,迫切需要思想解放。前段时间,我市完成了文化行政体制改革,走到了全省的前列,整个改革干部群众气顺心齐,推进非常顺利。这充分说明了只要敢闯敢试,就可以探索出改革的路子。接下来,我们还要进行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和公益性文化单位的三项改革。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进一步扎实推进改革,确保今年六月底前圆满完成改革任务,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把文化发展的活力释放出来。

  三要让科技催生动力。文化产业十分依赖科技进步和相关产业链发展,高技术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要大力加强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依托政府、企业、高校、社会团体、网络传媒、文化创意机构等多方力量,以政府为中枢,企业、高校和其他社会文化团体为纽带,建设信息交流互动、创意成果转化、创意产品推介的载体和平台,推动文化与科技的加速融合,从而充分发挥文化对其他经济产业的驱动效应、联动效应和辐射效应。

  四要让人才迸发激情。创新最终来自人才。要加快出台吸引和稳定文化人才的相关政策,建立健全相关人才教育培训和激励竞争机制,形成尊重人才、重用人才的良好风气和氛围。要创造条件让国际性人才、体制外人才、其他行业的人才向文化领域流动,同时要实行末位淘汰,逐步淘汰一些不合格的人,让文化人才永远保持创新创造的激情和活力。

  同志们,在新的起点上推进X文化强市建设,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这次市委全会的部署,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努力开创文化强市建设的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体会篇5

  人才是强国兴国的第一要素,也是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第一动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牢固树立人才强国这一重大战略,大力培养锻造一批德才兼备的技能人才队伍。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各种风险挑战,同时也处于重大战略发展期,越是如此,越是要尊重人才、培养人才、成就人才,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以强大的人才支撑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劈波斩浪、无往不胜。

  立足科技自立自强,以突破性举措培养、孕育集聚世界顶尖人才。以推动原始性创新、颠覆性创新谋划科技人才发展布局,以产生国际一流原创性成果为导向,改革科研、成果和人才评价机制,保障资源投入能够流向最有创意的人,给连续做出高质量工作的人才以持续支持。建立“一流人才、一流待遇”体系,大力提升高水平人才工作、生活待遇,将其列入国家重点优先保障体系。建立与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相匹配的前沿项目、人才发现机制,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机构和服务平台,为一流人才潜心研究提供突破性、专门化保障服务。借鉴世界顶尖科研机构、人才机构有益经验,吸收科研一线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工程师参与到国家项目的建议、评价和管理中来。围绕国家科技战略力量建设,打造基础研究特区、科学家人才特区、打造国家人才发展高地、人才制度创新高地。

  加快向人才强国转变,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根本保证。人才工作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始终与时俱进,保持旺盛活力。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使人才服务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让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体会篇6

  高速公路是路网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交通基础设施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是决定一个地方区位优势的关键。下面是由达达文档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2022年加快全市高速公路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同志们:

  今天召集大家开会,一是要传达省政府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尽快解决我市高速公路建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我市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二是要全面推进,全力加快我市一环南拓工程建设。刚才市X局、X局分别介绍了我市高速公路、一环南拓进展及征地拆迁等方面的情况,既有具体问题的分析,也有政策层面的思考,意见都提得很好。下面结合省政府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会议的要求,我强调几点意见:

  一、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增强加快全市高速公路建设的紧迫感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速公路建设,多次召开会议并下发重要文件要求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工作。我市新一届市委市政府也非常重视路网改造和完善,特别是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工作,X市长亲自挂帅,担任市高速公路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组长,这也是不常见的。当前,我市高速公路建设工作有不少的有利因素,在全省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的大背景下,全市高速公路网格局已基本确定,建设项目和任务非常明确。市X局对全市土地修编工作也在同步进行,在部分土地政策方面也有了新的想法和出路,这些都是我市高速公路建设的有利条件。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到X年末,全省高速公路里程要达到X公里,到X年本届政府任期末要达到X公里,完成建设任务的形势十分严峻。过去两年,我市高速公路建设为全省作出了贡献,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更不能拖全省的后腿,必须要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综观我市路网,密度不低,但结构却不尽合理,尤其是高速公路网。在我市高速公路网中,南北方向的几条高速公路相对比较成熟,东西方向的高速公路不通畅的格局仍未打破。目前,我市急需一个布局合理的高速公路网与全省高速公路网对接。如果当前我市的各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不能如期推进,X虽背靠X,仍然会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因此,全市各级政府要树立全局观念,认清形势,增强加快全市高速公路建设的紧迫感,从大局出发,将思想集中到全力加快我市公路建设上来,对高速公路建设所涉及的征地拆迁和线位走向等工作,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好、完成好,保证按时完成任务。

  二、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切实担负起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的重任

  高速公路是路网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交通基础设施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是决定一个地方区位优势的关键。高速公路建设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意义重大。但是,高速公路建设与地方公路建设不同,高速公路建设跨市域,涉及面广,且高速公路属封闭式的道路,两侧土地的利用受到影响,各方面利益关系复杂,冲突激烈。因此,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面对这些困难,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进一步明确任务。属于用地指标等政策上的困难要积极上报,由省政府想办法解决。属市级政府协调的,如广明二期线位走向、一环西线与佛清高速衔接、一环南拓工程与太澳高速共线等问题市政府也要进一步与省级部门沟通协商,我市也要对这些项目的线位方案进一步优化。属区、镇一级政府责任的,如征地拆迁等具体问题,尽量在区、镇内统筹解决。总之,全市各级政府要努力把握机遇,积极担负起加快全市高速公路建设的重任,以建设自己辖区内的道路的热情和干劲,加强与项目建设单位的沟通联系,全情投入到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去,与各参建单位共同努力,争取我市高速公路尽快成网,尽早发挥效益。

  三、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着力解决征地拆迁等方面的问题

  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加强对相关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并成立了机构,设立了督导组。我市也要及时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加强对高速公路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也要及时沟通,相互协作,形成共抓高速公路建设的强大合力。

  为及时解决征地拆迁的问题,各级政府要切实把推进高速公路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抽调业务精、协调能力强、善于做一线群众思想工作的干部,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善始善终投入一线征地拆迁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解决,为高速公路建设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

  在征地拆迁具体工作中,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思考征地拆迁问题的成因,有针对性的分析农民的诉求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哪些应该高速公路业主承担,哪些应该由地方政府承担,哪些应该由村集体承担,做到有理有据,决不能推诿扯皮,贻误工期。各高速公路业主单位也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合理给予征地拆迁补偿。

  四、全力以赴,全面加快一环南拓工程建设

  一环南拓及相关延长线是市委、市政府加快路网建设,协调区域发展,促进五区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本届政府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通过一环南拓,进一步发挥一环作为我市路网体系中核心骨架和转换平台的综合作用,把“X+X”城市组团紧密连接在一起,使“一环”成为促进五区共同发展的纽带和财富黄金线。一环南拓工程所有项目要在今年内动工,X年X月之前全部建成。

  各区政府及各项目负责单位一定要全力以赴,想尽办法推进工程建设。今后要把一环南拓工程纳入高速公路建设工作同步推进,对已动工的项目,要全面加快建设,对未动工的项目,要积极抓紧前期工作,难度大、任务重的工程如南九路项目要制订工程推进时间表,狠抓落实。具体计划与责任分解表,市X局已发到各区和相关业主单位,请务必按计划推进,全面加快一环南拓工程的建设步伐。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体会篇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金种子”,我们要积极打好乡土人才“组合拳”,在“挖、育、留”上下功夫,真正让乡土人才“破土飘香”。

  全面挖才,让乡土人才“兴”起来。“有用就是人才,人才就在身边”,实现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掌握绝技绝活的能工巧匠、拥有独门手艺的乡土人才,还需要人们对于人才观念与时俱进的思维。要重视挖掘乡土人才,凝聚乡土人才力量,发挥人才带头示范作用,打造一支留得住、管得好、用得上的乡土人才队伍。要重新发现乡土人才,用好用活乡土人才,在村里开展“地毯式”摸底调研,建立乡土人才专家库,尽可能地把“土专家”“田秀才”和能工巧匠挖掘出来,让更多的“千里马”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竞相奔腾。

  精准育才,让乡土人才“强”起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培养至关重要。要加强对乡土人才的大力培养,开展乡土人才培养规划,从传授单一技术技能向市场经济、现代农业科技等多个领域延伸。要定期开展乡土人才培训,围绕“缺什么、补什么,欠什么、学什么”,因人施教,让乡土才真正“强”起来。要定向培养乡土人才“领头雁”,探索走出一条自主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新路,探索直播人才培训,主动开拓线上平台,进一步拓宽农副产品的销量之路,带领一方群众致富奔康。

  暖心留才,让乡土人才“香”起来。“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只有充分调动乡土人才的积极性,发挥出带领群众致富、发展乡村产业的“头雁”作用,才能发展壮大乡土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要强化乡土人才保障服务,健全完善乡土人才“绿色通道”,开辟子女就学、医疗保健、社会保险、项目申报、职称评定等方面的绿色服务通道。要加大舆论宣传,展示乡土人才风采、带领致富成果,以乡情为主线,激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让乡土人才“破土飘香”。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体会篇8

  高速公路是路网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交通基础设施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是决定一个地方区位优势的关键。下面是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副市长在加快全市高速公路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同志们:

  今天召集大家开会,一是要传达省政府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尽快解决我市高速公路建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我市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二是要全面推进,全力加快我市一环南拓工程建设。刚才市X局、X局分别介绍了我市高速公路、一环南拓进展及征地拆迁等方面的情况,既有具体问题的分析,也有政策层面的思考,意见都提得很好。下面结合省政府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会议的要求,我强调几点意见:

  一、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增强加快全市高速公路建设的紧迫感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速公路建设,多次召开会议并下发重要文件要求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工作。我市新一届市委市政府也非常重视路网改造和完善,特别是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工作,X市长亲自挂帅,担任市高速公路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组长,这也是不常见的。当前,我市高速公路建设工作有不少的有利因素,在全省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的大背景下,全市高速公路网格局已基本确定,建设项目和任务非常明确。市X局对全市土地修编工作也在同步进行,在部分土地政策方面也有了新的想法和出路,这些都是我市高速公路建设的有利条件。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到X年末,全省高速公路里程要达到X公里,到X年本届政府任期末要达到X公里,完成建设任务的形势十分严峻。过去两年,我市高速公路建设为全省作出了贡献,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更不能拖全省的后腿,必须要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综观我市路网,密度不低,但结构却不尽合理,尤其是高速公路网。在我市高速公路网中,南北方向的几条高速公路相对比较成熟,东西方向的高速公路不通畅的格局仍未打破。目前,我市急需一个布局合理的高速公路网与全省高速公路网对接。如果当前我市的各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不能如期推进,X虽背靠X,仍然会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因此,全市各级政府要树立全局观念,认清形势,增强加快全市高速公路建设的紧迫感,从大局出发,将思想集中到全力加快我市公路建设上来,对高速公路建设所涉及的征地拆迁和线位走向等工作,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好、完成好,保证按时完成任务。

  二、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切实担负起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的重任

  高速公路是路网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交通基础设施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是决定一个地方区位优势的关键。高速公路建设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意义重大。但是,高速公路建设与地方公路建设不同,高速公路建设跨市域,涉及面广,且高速公路属封闭式的道路,两侧土地的利用受到影响,各方面利益关系复杂,冲突激烈。因此,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面对这些困难,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进一步明确任务。属于用地指标等政策上的困难要积极上报,由省政府想办法解决。属市级政府协调的,如广明二期线位走向、一环西线与佛清高速衔接、一环南拓工程与太澳高速共线等问题市政府也要进一步与省级部门沟通协商,我市也要对这些项目的线位方案进一步优化。属区、镇一级政府责任的,如征地拆迁等具体问题,尽量在区、镇内统筹解决。总之,全市各级政府要努力把握机遇,积极担负起加快全市高速公路建设的重任,以建设自己辖区内的道路的热情和干劲,加强与项目建设单位的沟通联系,全情投入到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去,与各参建单位共同努力,争取我市高速公路尽快成网,尽早发挥效益。

  三、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着力解决征地拆迁等方面的问题

  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加强对相关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并成立了机构,设立了督导组。我市也要及时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加强对高速公路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也要及时沟通,相互协作,形成共抓高速公路建设的强大合力。

  为及时解决征地拆迁的问题,各级政府要切实把推进高速公路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抽调业务精、协调能力强、善于做一线群众思想工作的干部,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善始善终投入一线征地拆迁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解决,为高速公路建设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

  在征地拆迁具体工作中,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思考征地拆迁问题的成因,有针对性的分析农民的诉求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哪些应该高速公路业主承担,哪些应该由地方政府承担,哪些应该由村集体承担,做到有理有据,决不能推诿扯皮,贻误工期。各高速公路业主单位也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合理给予征地拆迁补偿。

  四、全力以赴,全面加快一环南拓工程建设

  一环南拓及相关延长线是市委、市政府加快路网建设,协调区域发展,促进五区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本届政府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通过一环南拓,进一步发挥一环作为我市路网体系中核心骨架和转换平台的综合作用,把“X+X”城市组团紧密连接在一起,使“一环”成为促进五区共同发展的纽带和财富黄金线。一环南拓工程所有项目要在今年内动工,X年X月之前全部建成。

  各区政府及各项目负责单位一定要全力以赴,想尽办法推进工程建设。今后要把一环南拓工程纳入高速公路建设工作同步推进,对已动工的项目,要全面加快建设,对未动工的项目,要积极抓紧前期工作,难度大、任务重的工程如南九路项目要制订工程推进时间表,狠抓落实。具体计划与责任分解表,市X局已发到各区和相关业主单位,请务必按计划推进,全面加快一环南拓工程的建设步伐。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体会篇9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强国之本,拥有怎样的人才资源,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必须用战略眼光看待人才工作,立足新的起点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首先要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成长不可能一蹴而就,先一步布局就先一步赢得主动。其次要统筹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青年英才任重道远。再次要坚持推进改革创新。只有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立足实践培养人才,才能形成更加科学、更具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

  只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创新机制的人才工作指导方针,我们就能够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体会篇10

  一、总体目标

  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到xxxx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义务教育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大班额基本消除,乡村完全小学、初中或九年一贯制学校、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乡村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达到相应要求;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乡村教师待遇稳步提高、岗位吸引力大幅增强,乡村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教育脱贫任务全面完成。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xx.x%。在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基础上,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主要措施

  (一)合理规划和建设城乡义务教育学校

  大力扩充城乡义务教育资源。要根据新型城镇化规划、人口变化等因素,由教育部门牵头会同发展改革、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于xxxx年底前编制完成县内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纳入城镇规划并严格实施,不得随意变更,并由县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负责监督落实。城镇新建居民住宅应参照《xx市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配套建设义务教育学校;达不到配建规模的开发项目可参照《xx市新改扩建居民住宅项目配建教育设施建设资金缴纳标准和管理使用办法》缴纳相关费用,由县政府用于学校建设。新配建学校建设方案应征得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配套学校建设与住宅建设首期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未按照规划配套建设学校的,不得发放建设工程规划核实合格书,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因城市建设改造确需征迁、占用中小学校校园校舍的,应按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和先建后拆的原则,就近补建或易地重建。

  合理规划乡村学校网点布局,适时调整优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在交通便利、公共服务成型的农村地区设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点),逐步实现小学向中心村和乡(镇)政府所在地集中,初中向重点镇集中。同时,保留和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依法统筹利用学校闲置资产,将学校闲置校园校舍资产优先用于当地教育事业特别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优先保障教育用地需求

  把义务教育学校用地纳入当地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相衔接,确保城镇学校建设用地。现有义务教育学校用地面积未达到标准的,要按照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予以改扩建。要做好闲置教育用地盘活利用工作,严禁将义务教育用地改变性质用于其他建设项目。规划部门在编制、审批和更改新区开发、住宅小区规划和老城区改造方案时,严禁以各种方式挤占、变更教育用地。由文教局会同国土、住建等部门,为尚未办理教育用地手续的学校、幼儿园统一办理教育用地手续,教育用地实行联审联批制度,遵循“特事特办、特事特批”原则,开通绿色通道。

  (三)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根据国家、省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逐校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台账,统筹各项教育专项工程,进一步加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到xxxx年,xx%的公办完全小学、初中或九年一贯制学校校园占地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专用教室设置、基本装备配置、班额人数、师资配备等达到标准化学校要求,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达到相应标准。重点加快推进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在建设基本教学设施的同时,建设食堂、学生宿舍、厕所等生活设施,保障寄宿学生每人一个床位。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装备建设,按标准建设实验教室、图书馆以及音体美场所,配齐配足配好各类装备和图书,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及学生生活基本需要。在标准化基础上,探索建设综合实验室、特色实验室、学科功能教室、教育创客空间等教育环境,满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需要。落实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配备标准,推进数字化校园规范建设,完成“三通两平台”应用建设,提高设备管理和使用水平,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加强信息技术与日常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四)加大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投入

  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建设投入。积极拓宽学校建设资金筹措渠道,可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吸收社会资本等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用好用活中央和省、市各级补助资金,支持各地新建中小学,推进消除大班额工作。要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不得截留、挪用,在规定使用范围内大力支持城镇中小学建设。认真落实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中至少提取x%—xx%的比例用于城市学校建设的政策;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xx%比例计提的教育资金,要全部用于教育,在保障农村教育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统筹用于城区中小学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中小学建设,按照规定减免中小学建设相关费用。

  (五)实施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专项规划

  由教育部门牵头会同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编办、人社等部门,于xxxx年制定完成消除大班额实施方案,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按时按要求完成消除任务。到xxxx年底前基本消除xx人以上超大班额(超大班额比例控制在x%以内),基本消除xx人以上大班额(大班额比例控制在x%以内),之后不得新增超大班额,大班额比例逐年降低,直至全部消除;自xxxx年秋季学期起,小学、初中一年级不再新增xx人以上大班额。县城内的小学一律不再举办学前班,已举办的要限期予以撤销。

  (六)完善城乡教师长效补充机制

  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即师生比为小学x:xx、初中x:xx.x、高中x:xx.x;小学班师比为x:x.xx。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师生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师生比与班师比之和除以x)。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行动态管理,县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额内,根据各学校学生变化情况并考虑寄宿制学校、村小学、教学点等增编因素,每学年动态调整教职工编制,并向同级机构编制、财政部门备案。建立每年定期招聘的教师补充机制。每年初,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新学年教师需求和当年编制空缺情况,及时确定当年教师补充计划和招聘方案,报经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后组织实施。研究探索加大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小学教师“本土化”、“全科化”的教师招聘力度,确保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和“干得好”。合理配置寄宿制学校专兼职生活教师和其他工勤人员,对适合社会力量提供的服务,探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使用编外教师,特别是不得以事业单位整体满编为由而不为中小学校补充教师;严禁管理部门与中小学校混编混岗占用教职工编制;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占用或变相占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七)改革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

  依法依规保障乡村教师各项工资待遇,实行乡村教师收入分配倾斜政策,为确实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发放乡(镇)工作补贴,对自然地理环境较差、驻地偏远、交通不便的艰苦乡(镇)给予适当倾斜。落实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相关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重点向村小学和教学点倾斜,按照越往基层、越往艰苦地区补助水平越高的原则,使乡村教师实际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同职级县镇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健全长效联动机制,在核定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时要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收入水平,确保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坚持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一半计算。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奖励力度,使广大乡村教师有更多的获得感。完善乡村教师职业发展保障机制,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合理设置和动态调整乡村学校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落实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结合政策,确保乡村学校教师职称即评即聘。加快边远艰苦地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将符合条件的乡村学校教师纳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范围。

  (八)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内涵发展

  提高义务教育治理水平。实施学校章程、规章制度建设质量提升工程,提升依法规范办学水平;推进科学民主管理,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重大事项决策机制,落实校长负责制,规范校务委员会、校长办公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运行机制,探索社区参与学校治理的有效途径,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逐步形成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坚决治理各种非法办学和违规办学行为。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立营利性民办学校,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可按规定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优惠政策。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整合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区域特色德育内涵和素材,大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研学旅行等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德育工作水平整体提升。加强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实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丰富完善青少年社会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和研学旅行营地的规范建设与使用,统筹建设中小学社会实践数据库,为中、高考改革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内容支持。完善社会资源支持教育的体制机制,全县各级纪念馆、图书馆、美术馆、体育馆(场)等要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鼓励社会各类科普基地等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和校外教育提供便利。

  规范义务教育学校管理。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帮助乡村学校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加强农村学校课程改革与建设,进一步增强课程的基础性、适宜性和教学吸引力。大力实施中小学校品质提升计划和学校文化建设,不断提升义务教育学校的内涵品质。完善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点办学机制和管理办法,将村小学和教学点纳入乡村中心学校考核,加强乡村中心学校对村小学、教学点的指导和管理。规范学校招生管理,全面推进阳光招生。规范学校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学生意外伤害风险转移机制,依法处理涉校涉生矛盾纠纷,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合法权益,推动平安校园建设。

  (九)不断完善控辍保学机制

  完善控辍保学部门协调机制,督促监护人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建立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制和联控联保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托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加强对农村、边远、贫困、民族等重点地区,初中等重点学段,以及流动留守儿童、家庭经济贫困儿童等重点群体的监控,要确保乡村适龄儿童不因上学不便而辍学。义务教育学校要落实辍学学生劝返、登记和书面报告制度,劝返无效的,应书面报告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政府,相关部门应依法采取措施劝返复学。村(居)委会要协助政府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优先将孤儿、烈士子女、低保、建档立卡、因灾致贫等贫困户家庭学生纳入资助范围;落实山区教育扶贫工程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和交通补助政策,保障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建档立卡贫困生享受“三免两补”优惠政策。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切实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其入学年龄和年限应当与当地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年限相同。

  (十)保障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坚持“两为主、两纳入”原则,适应户籍制度改革要求,建立并完善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和保障机制。结合实际制定随迁子女入学的具体办法,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接收随迁子女就学,简化优化随迁子女入学流程和证明要求,依法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学位不足的,经政府与民办学校协商一致后,可安排随迁子女在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就读。学校要实行随迁子女与本地户籍人口子女混合编班,统一管理,在学校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中一视同仁,促进随迁子女融入学校和城镇生活。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推动“两免一补”资金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严格义务教育学校收费管理,公办和民办学校都不得向随迁子女收取有别于本地户籍学生的任何费用。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落实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和乡(镇)政府属地责任。乡(镇)政府、村委会要全面掌握本地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建立信息台账,一人一档,实行动态管理,确保留守儿童人身安全。学校要优先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寄宿需求,并逐步改善寄宿环境,加强对留守儿童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开展常态化心理辅导,到xxxx年底各义务教育学校要至少配备一名专兼职心理健康老师,为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外出务工父母要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发挥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督促外出务工家长履行监护责任的作用。依法追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责任,严厉处置各种侵害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三、组织实施

  (一)明确部门职责

  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加强同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编制完善本地城乡义务教育规划,积极推动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发展改革部门在编制相关规划时,要统筹考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在安排重大项目和资金投入时优先支持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财政部门要切实增加投入,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学校内涵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大力支持城乡中小学校基本建设和品质提升。公安部门要加强居住证管理,建立随迁子女登记制度。民政部门要将符合条件的特殊困难流动留守儿童和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纳入社会救助政策保障范围,落实兜底保障职责。机构编制部门要加强教师编制动态管理,为推动实现统筹分配城乡学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提供政策支持,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依法督促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支持外出务工父母定期回乡看望留守儿童。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根据新型城镇化需要,从城镇功能配套和基础教育现代化要求出发,加强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法切实保障学校建设用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涉及中小学用地时,应当征求同级教育行政部门意见,同步做好城镇中小学校规划布点工作,合理规划确定教育用地位置。

  (二)强化经费保障

  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要求。鼓励企业和个人以多种形式支持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并依法依规享受有关税收方面的优惠。财政在编制教育经费预算时,要充分考虑教育改革发展实际需求,保障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建设需要,实施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项目,切实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素质教育和内涵建设的投入,大力支持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和品质内涵提升建设。

  (三)加强督导检查

  加强对县域内落实有关义务教育工作情况的专项检查,定期向县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报告义务教育工作情况。县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开展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主要措施落实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并列入对乡(镇)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完善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强化督导结果运用,对因工作落实不到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部门和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严肃问责。自xxxx年开始,消除大班额情况列入县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

  (四)营造良好氛围

  加大对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工作的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义务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要依法推进学校信息公开,有效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要认真总结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深入宣传和推广,使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体会篇1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人才是战斗力,是改革力,是推动科技不断发展不断取得突破的内生创新驱动力。新时期如何促进人才发展,让人才发挥最大效用促进科技创新不仅是一个时代课题,更是一道改革发展“必答题”,亟待多方合力共建共促人才引领科技创新新局面。

  摘掉人设“帽子”,深挖人才创新潜能。我国目前各领域技术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专业型人才研究领域相对单一,人才成长速度与科技发展存在一定差距,创新潜能不足。为破此局,要厚植“全能型”人才沃土,树立问题导向,引导人才发展与时代接轨,与市场融合,与需求匹配,与经济发展相适,多维度全方位扩大高端人才科研领域,拓宽人才研究范畴,打破人才发展局限,为人才领域设定、身份设定“摘帽”,锻造“诸葛亮式全才”,深挖人才科技创新潜能,将其智力优势、专业优势、领域优势“平移”“转嫁”,向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新兴产业、衍生行业和稀缺产业延伸,促进技术问题破解,实现“以人才为中心”的共创、共建、共兴局面。

  跨越地域“圈子”,激发人才创新动能。人才动则资源享,人才动则科技兴。要充分发挥人才交流管理机构作用,建立社会性、多样性、灵活性、跨地域性的人才沟通交流机制,通过讲学、培训、兼职等方式拉近人才距离,促进智力资源交换、共享,打破人才发展“篱笆墙”。要构筑人才“互助、共进、共育”体系,依托人才高地制度优势和科技人才点子、思维优势补齐人才匮乏地区智力、创新动能不足短板,破除当地人才思维惯性和理念固化的“坚冰”,推动智力资源转型升级,激发科技创新动能,造就符合本土实际,符合科技发展需要的高精尖人才,促进人才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实现“以智力为纽带”的“点带线”“线带面”“面带体”科技创新动能整体提升。

  破除机制“影子”,发挥人才创新效能。要造就宏大的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就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和科学的人才发展观,为人才创新提供“适合”的体制机制支持和有效的鼓励激励措施,坚决杜绝“拿来主义”和“生搬硬套”。要善于运用人才引进、成长、建设、发展规律,立足各地发展实际,紧紧围绕人才政策,因地制宜构建符合实际的人才“引、育、用、管、评”机制,实事求是全链条精心打造,差异化分类施策,量身定制,形成并实施“有地方特色”的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激励手段和奖、评机制,有效破解人才创新效能发挥与体制机制不完善之间的矛盾,促进科技人才自主创新、自主成长,实现“以制度为先导”的人才创新效能发挥“与实俱进”“因制俱增”。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体会篇12

  当你不能成就伟业,请你把握住平凡的幸福。当你不能让自己辉煌灿烂,请保持恒久的微笑。下面是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副市长在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

  刚才,X就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各位委员就X作了表决,通过了这一重要决定。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X书记的重要讲话,扎扎实实抓好《决定》精神的贯彻落实,切实肩负起建设文化强市的重任。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坚定信心,正视差距,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上来

  在省委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加快出台有利于文化发展各项政策的大环境下,我市的文化建设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推动X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首先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建设文化强市的决策上来。

  一要树立文化自信。X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等誉满天下。这些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独具一格的文化资源,是X人民的宝贵财富,是支撑我们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X的强大软实力。充分发掘这些资源,发挥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是当代X人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在这片丰厚的文化土壤上,我们是大有可为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抓文化建设,我们首先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委的《决定》上来,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不怕困难、迎接挑战,在市场经济的风雨洗礼中锻炼成长;同时又要抢抓机遇、奋发有为,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带领全市人民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大力提升X的创新力、凝聚力、和谐力、发展力,为加快后发赶超、建设绿色X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

  二要提高文化自觉。文化发展不仅仅是吹拉弹唱、写写画画,其内容丰富、关联各方,直接关系政治、经济、环境、形象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建设文化强市,不能孤立地看待文化,要把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一方面要弘扬主旋律,繁荣文化事业,创造更多更好适应时代要求的文化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要把握新的时代要求,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要切实担当起建设文化强市的政治责任,自觉投入到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各项工作中来,牢固树立抓文化就是抓经济、抓文化就是抓发展、抓文化就是抓民生的理念,把建设文化强市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一同规划、一同部署、一同组织实施,自觉运用文化的力量来转方式、调结构、增和谐、促发展。同时要加强协调联动,主动作为、主动对接、主动配合,在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作出周到安排,为繁荣和发展X文化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要增进文化自强。省委提出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走在前列。从我市的现状看,文化建设的底子并不好,特别是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不高,建设文化强市任重道远。但事在人为,我们要正视差距,奋起直追。今天加快文化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我们要有长期奋斗的决心,坚持不懈地努力,大胆改革、稳步前进,一步连一步、一环扣一环,有方案、有部署、有督促,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决定》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明确任务、明确班子、明确领导、明确责任,一个一个问题解决、一个一个工程推进、一个一个项目落户,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工作。市委已经决定把文化强市建设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范畴,纳入党委政府的绩效考核体系,作为文明创建和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有关部门要抓紧制订具体考核办法,确保建设文化强市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把文化建设与管理创新结合起来

  市委确定,我市文化发展的目标是:到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X%以上,文化软实力全面增强;到203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X%以上,基本实现文化强市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把握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切实履行好文化建设的职责。

  (一)要坚持政府主导。一个地方的文化建设,政府虽不包打天下,但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政府的主导作用要明确三点:首先,政府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主要责任主体,必须责无旁贷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需求。政府要建设好文化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等这些公共文化设施。要增加财政投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权益,落实好文化发展的各项保障措施。其次,政府要通盘谋划,牢牢把握发展文化产业的主动权。要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业的关系,减少行政审批程序,最大限度地给文化企业“松绑”,提升文化企业的市场活力。要善于运用税收、金融、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通过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调控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要推动文化与旅游、金融、体育、信息、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文化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再者,政府要善于通过政策等手段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动员和引导书协、美协、作协等各种民间社团组织和文艺团体等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构建国有、集体、民办等多种所有制结构合作发展文化事业的格局,形成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要推动管理规范。文化建设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推进政府自身变革的过程,既要规范政府行为,也要规范文化产品,还要规范文化市场。规范政府行为,关键是要转变政府职能:一要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我们不能只建不管,应当在加强文化管理上多下工夫、多做文章。比如,乡镇文化站如何管理?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些都需要我们从机制体制上去探索、去创造。二要从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有所为、有所不为,该管的管、该放的放。比如,经营性文化单位的改革就应当坚持市场化方向不动摇,不能由政府包办,一定要向市场要效益、要活力。三要由主要面向单位向面向人民大众转变,让文化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文化是群众的文化,戏是要让群众来唱的,尤其要做好城乡文化统筹发展的文章,把文化政策适当向农村倾斜,推动城乡文化均衡发展,防止形成文化的城乡二元结构。规范文化产品就是要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高扬主旋律,旗帜鲜明地反对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都要坚持这个根本原则不动摇。规范文化市场,则需要政府制定公平公正的文化产品交易规则,维护消费者权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文化市场的行政执法和监督力度,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三)要把握工作重点。围绕两个阶段性目标,市委提出“实施六个一”文化工程,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文化强市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市文化建设的最大特色。抓好了“六个一”,就牵住了我市文化建设的“牛鼻子”。这次会议以后,各地各单位要按照“六个一”文化工程的要求,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抓好工作落实,突出抓好文化项目建设。一要调查筛选项目。要深入调查研究,梳理资源,摸清底数,发挥比较优势,精心筛选文化项目,找准工作的突破口。二要加快项目建设。要加强策划包装,及时上报项目,积极争资立项,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政策用好用足;对于确定的文化建设项目,要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个班子”的要求,一抓到底,确保按时按质完成。三要加强政策支持。组织、编制、发改、人社、财政、税务、工商等与文化建设密切相关的部门,要对号入座,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尽快研究出台符合我市实际,支持文化改革发展、支持文化项目建设的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为建设文化强市创造最好的环境。

  三、创新思路,真抓实干,把文化强市举措落实到改革的实践中去

  建设文化强市,关键在于创新,关键在于落实。只有紧紧依靠科技、加快改革、勇于创新、狠抓落实,才能真正实现X文化的“后发赶超”。

  一要让群众唱好主角。文化不仅要掌握在文化人手里,更要掌握在人民群众手里。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参与进来,当文化建设的主角,凝聚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深入挖掘洞庭湖区特有的民俗风情、文化传统等本土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积极打造具有X特色的文化品牌,从基层来催化文化艺术发展。

  二要让思想突破成规。文化是富有创新意识的领域。在文化改革发展上,迫切需要思想解放。前段时间,我市完成了文化行政体制改革,走到了全省的前列,整个改革干部群众气顺心齐,推进非常顺利。这充分说明了只要敢闯敢试,就可以探索出改革的路子。接下来,我们还要进行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和公益性文化单位的三项改革。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进一步扎实推进改革,确保今年六月底前圆满完成改革任务,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把文化发展的活力释放出来。

  三要让科技催生动力。文化产业十分依赖科技进步和相关产业链发展,高技术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要大力加强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依托政府、企业、高校、社会团体、网络传媒、文化创意机构等多方力量,以政府为中枢,企业、高校和其他社会文化团体为纽带,建设信息交流互动、创意成果转化、创意产品推介的载体和平台,推动文化与科技的加速融合,从而充分发挥文化对其他经济产业的驱动效应、联动效应和辐射效应。

  四要让人才迸发激情。创新最终来自人才。要加快出台吸引和稳定文化人才的相关政策,建立健全相关人才教育培训和激励竞争机制,形成尊重人才、重用人才的良好风气和氛围。要创造条件让国际性人才、体制外人才、其他行业的人才向文化领域流动,同时要实行末位淘汰,逐步淘汰一些不合格的人,让文化人才永远保持创新创造的激情和活力。

  同志们,在新的起点上推进X文化强市建设,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这次市委全会的部署,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努力开创文化强市建设的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

推荐访问:高地 心得体会 加快建设 中国未来的发展 关键靠人才 中心在创新 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心得 如何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对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理解?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把握什么 人民日报文章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必须 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心得体会 建设全球人才高地 未来五年我省将着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加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