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世界与沈从文文学想象探析

⊙朱建宏[河西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出生于湘西凤凰,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艺术个性和独特风格的作家。沈从文的多数作品取材于湘西地区的风景和风俗,他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爱憎与忧愁都融入湘西的山山水水,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他的作品始终坚持书写人生、歌颂人性,以“乡下人”的笔触为世人建构了一个供奉“人性”的希腊小庙,他用全部的情感、记忆和理想塑造了一个精神家园。他的一生都以“乡下人”的身份被定格在了湘西世界,湘西地域浓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他思索自然、探索自然的性格,并在这种特殊的地域文化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开创了独特的乡土文学之路。

沈从文出生于湘西凤凰县,在湘西那片迷人的土地上,他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湘西秀丽的自然风光使他富于幻想,又让他在心灵上积淀着沉痛的隐忧。沈从文在很多的文学作品中,把自己生活了二十年的湘西记录下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独特的乡村生活图景,写出了充满诗性的文学世界。沈从文在《从文自传》《湘西散记》《湘西》等作品中都描写了湘西地区优美的自然景色和奇异的人生形态,形成一幅湘西地域全景图,这里自然而宁静,柔美而灵动,充满了浓郁的乡土色彩。

沈从文在那片风光绮丽动人、人性和谐自然的地方成长,形成了独有的人生经历和感情世界。沈从文早期的文学创作与他所生活的环境是一致的,大都赞美湘西的自然风光,表现湘西的朴素民风以及湘西的文化和民歌,带有浓重的地域色彩。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沈从文只身一人满怀着希望从湘西来到北京,却无法融入城市生活,逐渐对生活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他对故乡的淳朴民风十分怀念,逐渐描绘出一幅幅湘西人民生活的和谐图景,这也对他湘西题材小说的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沈从文醉心于表现富有极其浓郁的湘西特点的自然风光,小说创作中所塑造的也都是我们随处可见的景物和意象。他在《边城》中为我们展示的小溪、白塔、老人、女孩、黄狗、茶峒等景物,构成了一幅湘西农村的风景图和民俗画;
在小说《贵生》中描写的瓜果、竹子、渡船、黄墙、白塔等意象,描绘了湘西的诗情画意。这些普通的景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切都呈现着湘西的天然风韵,像一首牧歌,诗意盎然,令人心神向往!

沈从文早年随军辗转于湘川黔边境,体验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场景,并用笔记录了自己六年的军旅生活。沈从文早期作品所讲的故事大多与其亲身经历十分相似,通过诗意化的军旅生活写出了普通士兵和下级军官的日常,真实再现了的湘西社会的实际情况。作品《会明》塑造了伙夫会明天真和善、心无城府的形象,《连长》写到士兵的缠绵爱情,这些作品都与沈从文的亲身经历密切相关。

沈从文在凤凰县这座小城生活了二十年,对这座县城乃至整个湘西都非常熟悉。长期的湘西生活使他对湘西的风俗人情非常了解,他领略了湘西农村地区未遭受现代文明破坏的自然天成的景色之美,敏锐地观察到了当时农村经济的落后、生产生活方式的封闭守旧和封建意识的愚昧与保守,并将这些内容写入他的文学作品。在《萧萧》 中,沈从文描写了富有湘西特色和世代风采的乡风民俗,也写出了当地部分人的愚昧和麻木;
在《丈夫》中,为了维持生计,丈夫把妻子送到城里做“生意”,并坦然地享用着妻子通过这种方式挣来的钱,把人性的麻木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沈从文的笔下,湘西的人、湘西的民歌、湘西的山水共同构成了湘西文化的特质,并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美学理念和美学理想。1930 年以后,沈从文的创作走向了成熟,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湘西文学主题和主要书写对象;
1934 年和1937 年的两次返湘经历,给沈从文带来了新的思考,他在矛盾中寻找着湘西世界所代表的传统文化与都市现代工业文明的结合方式,试图重建民族文化。沈从文怀着一种“为城市生活所吞噬”的恐惧感与自我生命的危机感激发起了对圆满健全生命力和本性原初文化的想象,他要用自然状态的书写来救治现代都市病,从而达到自我的救赎。沈从文称自己创作的神庙里“供奉的是‘人性’,所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①。沈从文有着对湘西文化的深沉依恋,始终在湘西世界的现代转型过程中关注着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在文学创作中体现了湘西文化中存在的真善美,这种深厚的文化情感是作家在不同文化对比中的最终选择。沈从文很多的文学作品都充满了其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蕴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对于沈从文来说,湘西文化的熏陶使他形成了独特的人格,也影响了他的创作,甚至也影响了他的一生。随着资本主义的渗透和现代工业的发展,都市文明也开始进入闭塞落后的湘西,对于这种变化,他自始至终以“乡下人”的身份维护着乡村文化。从偏僻的湘西地域到现代化的大都市,沈从文感受到了乡土中国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从北京再到上海,尤其对于上海这样典型的摩登城市的接触,使沈从文对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消费性以及负面性有了更强烈的认识。《南行杂记》描写了他对日常生活的格格不入,《三三》描写从大都市来的“城里人”到乡村疗养治病。通过对部分都市人的病态描写,他表现出对都市生活的厌恶以及急切想回到农村的心理,更加突出了他对自己“乡下人”身份的认同感,也表现出了他对回归自然的渴望。

深受巫楚文化浸染的湘西人民不仅保留着朴素的生存方式,而且还有强健的生命形式,沈从文在离开湘西故乡去往他乡的路上,便对这片热土念念不忘。沈从文塑造的“乡下人”的品格,寄托着他对社会未来的构想,透露着对民族出路的思考。他在创作中更多的是通过文学想象把读者的注意力转移到日常生活的诗情画意上,作品中没有复杂而纠缠不清的人物关系,也没有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有的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和淳朴本性。沈从文描写“湘西世界”的第一杰作当推《边城》,翠翠是全书之魂,是作者文学想象下的人物。作者通过这一形象,企图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而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健康的人性和生活方式。作品中没有令人枯燥乏味的说教,也没有口号式的标语,而是用深刻的笔触挖掘底层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通过对丑恶的描写来烘托他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因此,汪曾祺称:“《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湘西世界”是作者用“梦”与“真”构成的文学图景。

沈从文还反省了当时社会文化的落后,同时也认识到了新思想的先进性。他在这种新旧文化交替、思想变革的时代,时刻关注新思想,却又不是照搬照抄,始终保持着思考的自由和思想的独立。沈从文在汲取了“五四”精神的营养后,越发觉得乡村在大时代背景下的衰落,忧国忧民的意识油然而生,表现出他对旧思想、旧世界的隐忧,更表达了他对新世界的渴望。《湘行散记》描写了沅水流域及其附近平凡而普通的人物,作者在展现湘西迷人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的同时,挖掘了一些深度的文化问题,表达了对生命、社会的真诚态度。《湘西》对沅水流域的人事、生产进行了介绍,并对该地的一些传说进行客观的分析,对湘西积弱的原因进行思考,对人的优点与弱点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承担起改变旧习的责任。

沈从文对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湘西人民的原始人性有着魔般的眷恋,作者将个人对湘西故土的浓郁感情融入作品的叙述,向我们展现了一种有别于现代文明的湘西文化,最终生成了一个完整而自足的“湘西世界”。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反映了湘西人民的苦难生活,作者追求人物的神似,使作品高于现实,同时又以一定的生命理性思考来挖掘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并以此来表达对健全人格的追求。

因一直眷恋着湘西这片土地,沈从文以“乡下人”的固执和顽强意志去追寻充满着美与和谐的世外桃源,他的多数作品都取材于湘西地区,他把探索和表现人性美始终作为自己创作实践的一个中心主题,构建出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诸如《边城》《丈夫》《柏子》等作品,都描写了对湘西世界人性美的赞扬,他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都是他对恬静和谐的生活与童叟无欺的人生的向往以及对美好淳朴人性的追求。

沈从文以迷人的笔墨表现了湘西的自然美和风俗美,描写故乡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乡俗民情,为我们展现了湘西社会的美好,表现出对原始自然的生命形态的钟爱,反映出作家对家乡真实质朴的依恋之情。《边城》中描写的自然风光和风俗习惯,无不寄托着沈从文的湘西情结。作者总是有意无意地把人放归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描写人与自然的诗意相处。在他优美笔触的描绘之下,人不但是自然的一分子,而且体现出从生命到生活与自然的合一与感应,赋予了自然美以新的精神内涵。作者在文学创作中,将湘西世界用丰富的文学想象加以美化,绽放出人性真善美的光辉。同时,《边城》还折射出他对乡村文明的眷恋和守护以及对乡村文明日益衰颓的忧伤。

沈从文接受了“五四”思想的洗礼,重新审视旧时的湘西世界时,表现出对湘西世界封闭、落后的揭示与批判。在《夫妇》中,一对新婚夫妇在山中亲热时被村民发现,并被抓了起来,在伦理道德的谴责下,村民们肆意地讨论着如何处置这对夫妇。沈从文也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对当地的封建婚姻思想进行了批判。湘西地理环境闭塞,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女子从小读书少甚至没读过书,都是封建教育下的结果,他们的思想被封建观念束缚着,不会主动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总是委婉含蓄而又无奈无助。在《萧萧》中,萧萧给不足三岁的男孩做童养媳,因被长工花狗引诱失身并怀了孕,因此面临被沉潭或者发卖的命运。后来萧萧生下的儿子阿牛继续迎娶童养媳,故事再次循环。这种落后的封建思想对人性是一种摧残。

沈从文极力追求乌托邦式的爱情理想,他以独特的抒情笔调叙述出湘西边民美好的爱情故事,表达出他对理想爱情的追求与向往,从而形成创作中自然优美的田园牧歌情调。②以歌定情是湘西独有的一种唯美的爱情表现。爱情在歌声里滋养着,歌声越优美动听,爱情越牢不可破,歌声既滋养它也赞美它,爱情在这样的歌声里是唯一的,是至高无上的。《边城》里的翠翠对傩送如痴如醉,这份炽热的爱情翻腾于内心,但她绝口不向心爱的人吐露一个字。在《龙朱》中,郎家男子龙朱渴望爱情,通过对歌的方式与山中女子对唱,因此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沈从文用自然清新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真善美的湘西世界,把人性的美和对个体命运的关注推到了一个制高点,让人们在无望的生活中看到启明星般的光芒。沈从文沉醉于自然以及美好的湘西世界书写中,希望热情朴实、正直善良的人情美能重返那已被“都市文明”所浸染的湘西,他把他所熟悉的湘西世界理想化,讴歌湘西自然民风,表现湘西人性美和人情美,以此来对抗无所适从的现实。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吐露着一个有责任的知识分子在时代变迁中的焦虑,在歌颂赞美纯净的湘西世界的同时,对被工业文明所浸染的人性给予了强烈的批判和同情。

湘西秀美的自然风光,培育了沈从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他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湘西的一切不悖乎人性的东西,力图以“乡下人”本真和原初的眼光和“一个地方风景的记录人”身份,表现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开拓现代文学崭新的篇章。自从有了沈从文的文学世界,“湘西才真正成了一个地方,一处乡土”③。沈从文把文学创作看成是自我生命意识的一种重要表现,通过自然意象和人生境界的交融,营造了一个充满魅力、五彩斑斓的湘西世界。

沈从文笔下的文学想象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他凭借自己熟悉的湘西生活构筑起了独特的文学理想,他通过想象将人物赋予神性,使人物更加完美、更有张力。作者用毕生的精力呼唤健全、完美的人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命哲学,这种审美选择和文学观念从某种意义上弥补了百年中国文学发展中比较欠缺的人性审视及道德完善,使其文学表达具有了普遍的意义。回忆和幻想是他构筑精神家园的主要方式,这是他文学的追求,更是人生理想的合理表达,湘西世界所代表的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正是他全部文学创作的内容。

文学是一种想象的艺术,湘西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奇特的风俗习惯,催生了作者的文学想象力和创造力。健康、美丽的湘西世界是沈从文难以忘却的记忆,也是沈从文艺术灵感的源泉。回顾并守望湘西世界,正是他在批判都市文明后所做的重要工作。他在生他养他的湘西母亲的怀抱里返璞归真,成为一个始终温情凝视故土、最后彻底皈依的“追梦者”。沈从文在文学想象中用审美的理想之光烛照湘西人生历史图景,在描摹简单却唯美的篇章里,凭借着独特的文学想象构建了理想的人生图景,再造了完美的人生形式,凸显了生命最原始的本真性。④沈从文以“生命”和“人性”所建构的湘西世界,为读者提供了一把解读沈从文湘西文学的新钥匙,并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独特地位。

①沈从文:《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沈从文全集》(第11卷),花城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4年版,第45页。

② 李旭琴、王军:《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爱情书写》,《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第83—87页。

③李美容:《浪漫的救赎——沈从文小说的诗性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博士学位论文,第59页。

④ 朱栋霖、朱小进、吴义勤:《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174页。

猜你喜欢湘西沈从文人性“狗通人性”等十一则杂文月刊(2021年11期)2021-01-07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艺术品鉴(2020年10期)2020-11-27逼近人性摄影与摄像(2020年12期)2020-09-10人性的偏见地图文苑(2019年24期)2020-01-06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欢乐湘西民族音乐(2018年1期)2018-04-18走进湘西凤凰城散文诗(2017年18期)2018-01-31湘西 国画文艺论坛(2017年4期)2017-05-08功能与人性工业设计(2016年10期)2016-04-16沈从文小说开头艺术初探西南学林(2012年1期)2012-11-12

推荐访问:湘西 探析 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