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课程之生态教学治理研究

邵金侠 罗恩韬 宋 梅 胡 蓉

(湖南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2022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推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进,混合式教学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直接抹去了教师的主角光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有没有前提?如何驱动?学生情感上、行为上是否都能积极配合?能否真正提升教学质量?事实证明,过分推崇“以学生为中心”,是不利于混合式课程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生态教学治理[1]。当教学大环境呈现出多面性后,环境构建、资源管理、角色均衡和评价配置等动作的相互制约,是混合式课程改革亟需解决的重要命题,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举[2]。

2.1 “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

教育部“双万计划”提出之后,混合式课程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在中国知网,以“混合式教学”为关键词,检索到文章,仅学术期刊就高达1.45万次,此外还有424篇学位论文,可见混合式教学受到了高度关注。赵炬明特别强调教学效果,指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评估准则,需要参考学习反馈情况[3]。朱建芳指出,“以学生为中心”应该将“教”“学”与“做”三者统一起来,除了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之外,更要注重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2]。

2.2 混合式课程之生态教学治理要素

混合式课程的生态教学治理,与信息化技术的灵活使用息息相关,也对提升教学的“张力”和“效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激励作用。混合式作为教学新常态,其形式经历了简单组合式,到复杂融合式的变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增强课堂的时代感和教学的吸引力。

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面向群体的大动作,混合式教学从线上到线下,从线下再到线上,面向多维教学环境,如何保障教学效果?所以开展教学治理研究显得尤其重要。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混合式教学也不应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与现有模式相比,生态教学强调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环境构建、资源建设、活动设计、角色治理四个层面,考虑教师、课程和学生的三个要素的协同发展。混合式教学改革,基于参与式学习的既有优势,站在三方视角,积极运用新型教育技术,探究虚拟社区和虚拟仿真网络平台的教学表现力,完善混合式课程建设理论体系,尝试构建生态化教学模式,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

3.1 纵横学术成果,研究混合式发展现状

混合式教学旨在通过线上和线下活动分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线上教学包括“在线”和“离线”两种状态,这里指的是“离线”教学,目前大多是借助提前录好的微视频。纵观开放MOOC,很少每期都做资源更新,一是微视频内容多局限于基本知识、基础理论或者常用技术的介绍,没有太多更新的必要;
二是课程建设的人力、时间成本都比较大,且没有足够的经费保障。因此仅依赖MOOC/SPOC平台,教学“张力”明显欠缺,教学“效力”也难以保障。

此外,混合式教学改革初期,大多是把基础的、简单的知识推送到线上,只有比较重要的、复杂的才放到线下,所以线上资源和线下活动的教学内容通常只是知识的简单组合。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社交媒体和虚拟现实的双重冲击下,线上教学由一维单向结构发展为三维立体空间,知识分解也不再是知识的简单映象,而呈现出相互交叉和迭代的关系,逐步由组合式发展为融合式,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混合式教学知识元分解与形态演变图

3.2 兼顾理论实践,构建立体化教学环境

实际的教学成效,永远都不可能和学术研究成直接的正比关系,反观混合式教学始末,你会发现教学的“张力”和“效力”不仅仅取决于教学设计,更是由学习者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决定。预设的学习条件,如果没有达成,或者不理想,达不到效果是其次,甚至会呈现明显的教学滑坡,这对混合式教学就是灾难性的毁灭。所以我们分别从学生、教师等方面发力,重新构建教学环境,具体操作:建立学生的历史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档案,作为教学设计的首要条件,避免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厌倦情绪;
创建阶梯型教学团队,提升师资的专业综合素养,增添科普素材,柔性分解教学内容,避免教学过程中出现“生硬”和“断层”等局面;
加强师生之间的教学联络,摘去教师“权威”标签,邀请学生共建,并多方接收教学反馈,打造“以生为本”的学习资源。

3.3 结合教学环境,明晰教学角色期望与转换

教与学是相互对立,同时又相互统一的命题,相应角色根据教学需要,适时调整和切换。正如没有永远的“教师中心”,同样也没有绝对的“学生中心”,实际活动中,需要厘清教学角色。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新型环境下,需要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配置,尤其是参与式活动中,教师需要充当“辅助角色”,做到人在旁路、人在回路和人在领路等角色间的灵活切换。学生属于对等角色,新型学习除了知识储备,更要注重能力提升,情感塑造和素养达成,需要提前准备、认真投入、并积极参与,以此激发更多潜能,发现并实现自我。基于“一主三辅”(一主为主课堂,三辅为MOOC/SPOC平台、公众社交平台和虚拟仿真开放平台)混合教学环境,明确了参与式学习对教师和学生身份角色、期望要求,除了基于教育大环境,也要参考实际学情,做到“以生为本”。

3.4 规定教学动作,保障教学活动流程生态治理

①教学环节生态治理。课堂空间需要多维展开,除了传统的课件、视频和习题等传统项目外,我们借助信息化技术,制作了丰富的数字资源,进行理论扩充或实践拓展,构建教学多面体,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需求。线下课堂改进实用的BOPPPS(即导言、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教学模型,合力保障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衔接,扩展参与式学习时长,完成“15min”到“45min”的时间转换,充分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②教学角色生态治理。从教学全流程看,教学设计、资源建设、资源推送、资源管理和学习评价中,需要教师团队全程参与并主导,概念上被界定为“以教师为中心”,但在具体实施时,需要受到诸如学生档案和学习反馈数据的约束,需要兼顾学生诉求;
此外,课前预习、活动参与、仿真实践、课外拓展和教学评价等,要求学生亲自参与,就表层来看,属于“以学生为中心”,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并不是完全的旁观者,需要全程陪护,并对可能出现的断点,准备好预案,具体如图2所示。实际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二者相互制约,需要适配,这样通过教学角色的生态治理,可推进有效深入的学习,预防“盲目的教”和“浅层的学”。

图2 “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角色治理

③教学评价生态治理。生态教学治理必然是一个闭环模式,教学评价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节点,科学的教学评价,不能仅参考学习数据和测验结果,这样虽然能保证基本的公平合理,但若要完成生态建设,就还要考虑资源的迭代意义和评价的激励作用,需要形成一个动态的多维综合评价系统。

4.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优化教学供给侧资源,交织设计教学内容。基于专业背景,参考“课程群”“教学链”和“知识元”,分解教学内容,根据难易程度,搜集、整理并制作教学资源。对于一般的简易知识,配置二维码资源,或者制作录屏微课。其次主要是复杂内容的处理,需要制作多维资源,本着由浅入深的原则,尽可能通过生活类比、动画演示或者科普视频等手段进行通俗解读。

(2)寻求教学最优化路径,分区治理教学环境。首先是平台的创建和模块优化,突出特色的情况下,学习参考行业内经典结构,然后按照资源性质,对应MOOC/SPOC平台、公众社交平台和虚拟仿真开放平台分别推送,并进行后期资源关注和数据管理。至于线上线下的教学过渡,借鉴BOPPPS教学模型,通过六大动作,激活教学角色,完成教学活动间的起承转合,资源配置基本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教学资源分区治理结构

(3)协调教学数据化管理,闭环管理教学活动。首先基于教学档案启动资源设计,再集中力量完成资源建设,其次根据进度管理资源推送,然后跟踪学习数据,最后关注教学反馈。本课题面向的混合式一流课程,是按专题组织教学,所以每经过一个教学专题,可完成一次闭环操作,教学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反馈,这样即可完成局部教学活动的阶段性生态治理。

4.2 教学特色与创新

(1)教学特色:基于“一主三辅”教学环境,面向混合式课程,开展生态教学治理的理论研究,并结合省级混合式一流课程进行项目论证、实践。

(2)教学创新:①纵横学术成果,建立混合式教学的最新认知,由组合式发展到融合式,基于专业背景下的宏观“课程群”、中观“教学链”和微观“知识元”的概念,进行教学资源配置,完成教学供给侧顶层变革。②兼顾理论实践,构建多维的立体化教学空间,从社交平台到虚拟仿真,完成教学时空的全方位覆盖,为教学分享、成果交流提供了平台,同时也为动手实践、知识内化、知识迁移创设了条件。③明确教学角色,借鉴实用BOPPPS教学模型,配置教学预案,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断点,把控教学的“张力”和“效力”,同时设计规定动作,协调教学环节,最终完成教学活动的生态治理。

机遇与挑战并存,多维环境给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入了新的问题,比如科学的资源配置与推送、教学活动设计和评价等,都是生态教学治理必须面对的问题。面向“一主三辅”,科学的资源配置涉及到资源制作、推送等,不仅需要基于专业背景,更要建立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知识概念。面向教学全流程,生态的教学治理需要历史学习档案和实时学习数据,也和教学活动中的学生的课前准备、临场发挥、教师课堂把控力以及教学角色切换有关,需要多方协同完成。面向生态治理环节,随着教学维度的增加以及教学活动的多样化,教学评价没有固定的观测点,也不好依赖某个固定的评价模式,但教学评价是激励教学改革的关键支点,对推进教学质量有显著的治理作用,动态的教学评价是研究的关键,也是研究难点。

猜你喜欢教学活动资源生态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22年1期)2022-08-19基础教育资源展示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年4期)2022-01-14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生态养生”娱晚年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20年5期)2020-06-11住进呆萌生态房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生态之旅小学科学(学生版)(2020年5期)2020-05-25资源回收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11期)2018-11-23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数学大世界(2017年15期)2017-06-21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推荐访问:治理 生态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