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亲子教育专家董进宇:孩子如果拥有健全的人格,学习成绩好不好都是人才

天竺

董进宇成为博士之后,成功地把弟弟辅导成博士,后来把自己的女儿也培养成博士。在辅导弟弟、培养女儿的过程中,他发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家庭教育的重点则是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

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需要给他的内心植入6个“软件”

笔者:中国家长大多望子成龙,认为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将孩子培养成尖子生,送进名校,所以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格外上心。您是博士,并把弟弟辅导成博士、女儿培养成博士,那么您赞同望子成龙的家教观点吗?

董进宇:我不赞同。

我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学校的事,不是家长的事。家长要做的,不是抓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是抓孩子健全人格的塑造。孩子如果拥有健全的人格,学习成绩好不好都是人才。相反,如果孩子没有健全的人格,学习成绩再好,早晚都会出问题。

目前,很多家长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完全是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没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

笔者:家长如何种好自家的田,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呢?

董进宇:想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需要给孩子的内心植入6个“软件”。

第一个是“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个人精神的脊梁。如果孩子没有自尊心,就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不会研究人群的行为规则,不会寻求别人的尊重和认可,也就不会拥有上进心。

孩子没有上进心,你怎么批评、教育他都没有意义。因为他没有在群体中出类拔萃的欲望。

自尊心是生命之火、成长之源。自尊心没有建立,等于生命之火没有点燃、成长之河源头枯竭。

想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心,首先要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当家长尊重孩子时,孩子才会尊重自己,进而尊重他人。其次要无条件地爱孩子。当家长无条件地爱孩子时,孩子才会感受到自我价值,才会产生“我要变得更好”的内驱力。

第二个是“自信心”。

对家长来说,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即便不是一辈子的任务,也至少是孩子18岁前的任务。孩子离家前,家长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的建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时有自信不等于一辈子有自信。

有些人以为“自信就是走路抬头挺胸”,其实,没这么简单。自信是做事的心理运算程序,比如,面对数学考卷,自信的孩子大脑会积极思考,找出条件,尽量把题做对。不自信的孩子大脑会停留在试题表面,感受试题带来的压力:這题真难,我做不出老师肯定会批评我。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没有做题,而是在感受痛苦。该交卷了,看着上面的大片空白,他得出讨论:我的数学就是不行!

第三个是“责任心”。

责任心是孩子和别人互动时产生的一种主观心理状态。当他的行为与别人的痛苦、快乐产生因果关系,而他又对这种关系很看重时,就产生了责任心。

责任心分两种:对内和对外。对外的责任心,指的是对家庭、对社会,多指成年人。未成年人的责任心主要是对内的。有些家长没有培养出孩子的责任心,看到孩子不负责任的行为时,就替孩子承担责任,结果导致孩子做事没有主动意识,推一下动一下。

第四个是“进取精神”。

学习是脑力劳动,脑力劳动的特点是必须处于主动状态才有成效。如果没有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孩子在学校无法取得好成绩,将来走上社会,也很难获得事业成功。

第五个是“学习兴趣”。

兴趣是做某件事情时感到快乐,不靠意志力强迫,自己就愿意做。兴趣多是培养出来的。孩子第一次做某件事情时,开始可能不快乐,但因为受到了家长的表扬、鼓励,从而快乐起来。长此以往,形成条件反射,以后每次做这件事情时,他都觉得愉快,觉得能够胜任,兴趣就产生了。

很多家长认为学习好的孩子有毅力,其实学习好的孩子绝不是靠毅力来学的。他看书看到凌晨一两点钟,是因为有兴趣。如果没有兴趣,仅凭毅力,他是不可能天天看书看到凌晨的。因此,要想孩子成绩好,培养他的学习兴趣是前提。

第六个是“好习惯”。

好习惯是成功的快车道。优秀的孩子都有很多好习惯。习惯决定日常行为,日常行为决定以后的成就。

如今,电脑已经普及,大部分家庭都有。家庭教育中,家长就像程序员,孩子就像刚出厂的电脑,如果家长能给孩子装上这6个“软件”,那么孩子这台电脑的性能就不会差。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会用、善用7个工具

笔者:您总结的这6大精神“软件”太重要了。请问,家长要用什么工具把它们装入孩子这台电脑里呢?

董进宇:家长手中有好些工具,都能派上用场。

一是“无条件地爱”。

孩子被家长无条件爱着的时候,就会自信心大增,同时自我价值萌芽。而家长无条件地爱孩子,也是培养孩子安全感和勇气的最好方法。

二是“鼓励”。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鼓励是家长每天要做的事。可生活中,有些家长的做法恰恰相反,不是给孩子打气,而是给孩子泄气,“你就是不行,谁谁谁比你强多了”。所以家长一定要时时提醒自己,牢记“孩子的勇气和自信是被鼓励出来的”这句话。

三是“表扬”。

当孩子的某个行为做对了,家长要及时表扬。这能让孩子的好行为固定下来,下次继续做。鼓励是家长每天要做的事,表扬则是家长要经常做的事。对孩子来说,被表扬意味着他做对了、被认可了,自信心会增强,自我价值感会提升。

四是“确认”。

一个行为是对是错,有时孩子并不清楚。这时,就需要家长不带情绪、客观地告诉孩子。如果家长不说,孩子是不会自动知道是非对错的。因此,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分清善恶美丑,让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是“理解”。

有家长找我咨询,孩子成绩下降怎么办。我问什么原因导致的,他说不知道。我很无语。孩子成绩下降可能有20个原因,你想讨药方,却不去了解病情,这病能治好吗?有人说,有个简单的药方,就是“打”。我只当他开玩笑。家长必须建立这样一个观念:孩子一出生,虽然能力上有待培养,但人格上和你是平等的。遗憾的是,生活中很多家长弄反了:人格上不能平等地对待孩子,能力上却苛求孩子什么都会。

其实,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是有理由的。孩子这么做,也有他自己的理由。只是这些理由,在成人看來是不对或者不成立的。

如果家长不清楚孩子的内心想法,想教育好他是不可能的。这时,家长就要用“理解”这个工具走进孩子的内心,搞清楚孩子的真正需求。

六是“陪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儿子的信》一书中,有句简单又深刻的话:“人需要人。”即,一个人必须在有人的环境中才能成为完整意义的人。就是说,一个人需要别人的确认、理解、鼓励,才能塑造健全的人格。

孩子年幼,有时内心有需求,自己不清楚也不会表达,这就需要陪伴在一旁的家长去了解,然后满足其需求。

七是“批评”。

这个工具要慎用。使用这个工具的前提是:家长和孩子之间有理解有支持有关爱,亲子关系稳定。如果亲子关系不好,即使家长的批评是正确的,孩子也不会接受。批评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想把批评做对,要经过训练,因此家长最保险的办法是尽量不批评。

以上工具,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会用、善用。

如果只想让孩子上名校,这种家长的格局不是大了,而是小了

笔者:有些家长说自己很忙,掌握7个教育工具怕有难度,不如就盯学习成绩这一点,将来把孩子送进名校万事大吉。这难道也错了吗?

董进宇:想让孩子上名校没错,但是不能只想让孩子上名校。如果只想让孩子上名校,这种家长的格局不是大了,而是小了!

20世纪80年代初,人民日报做过一个调查,问一个农民能想到的最好生活是什么样的?农民想了半天:每天都吃糖三角!

家长想让孩子上名校和这个农民想每天吃糖三角一样,格局小了。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上名校,而是把孩子培养成正直、善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不仅是家长对孩子的责任,也是对社会的责任。

假如你的孩子硕士、博士毕业了,可自私自利、冷漠无情,甚至损人利己、目无法纪,你又该做何感想呢?这是你想要的结果吗?

笔者:明白了。您的意思是说,家庭教育是不是成功,不仅要看孩子的分数高低、成绩好坏,更要看孩子是不是正直、善良,是不是有健全的人格,是不是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董进宇:对。但生活中超过一半的家长教育孩子时都没有正确思路,总是批评、指责、讲大道理,这种做法毫无效果。正确做法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看什么能激励他,能使他自主学习、探索。就是说,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我想学”的感觉,激发他的内驱力,让他自己想成为更好的人,而不是你强迫他成为更好的人。

孩子一旦有了内驱力,教育就成了最简单的事。不用家长督促,孩子就会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不断成长。

而这要求家长平等地对待孩子,并给孩子示范正确行为是什么样的、幸福快乐的人生是什么样的,然后引导孩子做出正确选择。

【编辑:杨子】

猜你喜欢健全人格责任心名校全国名校等差数列拔高卷(A卷)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二数学)(2021年10期)2021-12-06如何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名校介绍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4期)2021-08-10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6期)2019-05-283-5岁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实验研究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10期)2017-11-01What Statistics Show about Study Abroad Students疯狂英语·新悦读(2017年6期)2017-06-24伴侣责任心强,工作更出色女士(2017年2期)2017-03-25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做一个幸运的父亲(八)——责任心养成于逆境之中幼儿100(2016年9期)2016-06-01

推荐访问:吉林大学 都是 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