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艺术

王雅荣

【主题阐释】

科学与艺术是当代文化生活最主要的两个方面,与考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两个领域看似关联不大,其实渊源颇深——李政道曾经提出:“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科学改造客观世界,艺术改造精神世界,共同影响着社会的发展。科学与艺术包含的内容很多,除了较为熟悉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之外,考生还应该注重最近的新闻资讯、文化热点,如科技带来的便利与危害,科技的发展越发需要我们辩证看待,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等,并积累相关的论证角度和分析思路。

珠海航展:开放的中国与腾飞的科技

2022年11月8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中国航展)在广东珠海举行,本届中国航展新品众多,室内展览面积约10万平方米,参展飞机110余架,航展期间还举行了数十场专业论坛、新闻发布会,聚焦航空航天防务装备、民用新品等最新成果,吸引了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740多家企业参展。

回顾历届珠海航展,从1996年首届航展亮相的“空中美男子”歼8-IIM战斗机,到2006年的“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到2016年的歼-20,再到今年的中国空间站组合体1:1实物仿真展示舱,这些夺人眼球的“明星”无不凝聚了中国航空航天人迎难而上的自信与豪迈。

“自主研发”成为本届珠海航展我国参展产品的高频词。500吨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M、CJ2000发动机……这些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中国创造,让不少业内专家与航空航天迷感到惊艳。其中,我国自主研制的500吨大推力火箭发动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推力的整体式固体火箭发动机。这款航天“巨无霸”在珠海航展揭开了神秘面纱,让人亲眼目睹我国全面建设航天强国新征程的原创驱动力。

一届届珠海航展,反映了中国航空航天领域科技实力的变迁与发展,是中国科技现代化的积极展示窗口。在今天的珠海航展,中国不仅购入其他国家的优秀产品,也同时展示、推介和销售中国独立自主研发出来的先进装备,收获了不少海外订单,具备了与其他同类国际先进产品同台竞技的实力。珠海航展已成为代表当今国际航空航天主流科技、展示世界航空航天发展水平的盛会,展现的是开放的中国与腾飞的科技。

◆解读

珠海航展,是中国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和在航空航天领域突飞猛进的技术实力的缩影。二十多年来,从“跟踪发展”到“同台竞技”“对等合作”,中国与发达国家在航空航天工业领域的技术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合作共赢中实现了科技自主。中国始终以积极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世界各国因而也倍加重视中国市场所带来的无限机遇。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航空航天产业进一步融入世界,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发展。

逐梦星辰,未来可期,珠海航展是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名片,彰显着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必将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为航空航天事业增进民生福祉、服务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艺术为城市添彩

在北京,中间艺术区内集合了剧场、影院、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坊,798艺术区是艺术展览和时尚活动的集散地,隆福寺文创园体现着现代与古老的交融;在江苏南京,漫步外秦淮河边的南艺后街·鼓楼水岸艺术街区,广场上默剧演员的表演赢得满堂彩,文创市集里非遗艺术品琳琅满目,诗歌会、电音节等活动让游船变身水上艺术空间;在广东深圳,华强北900多米的步行街上错落摆放着8台公益钢琴,供人们免费弹奏,88个黑白琴鍵,汇成一条纽带,连接着城市里素不相识的人们……从室内到户外,从剧院、展览馆到街区、公园、商场,艺术的边界正不断拓宽,与市民生活深度交融。

互动影像装置、雕塑作品等现代艺术的“镶嵌”让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如同一座开放共享的博物馆;经过改造的上海百禧公园成为文创集市、艺术长廊、装置艺术、公共活动舞台等的汇集地;一些餐厅融入艺术设计变身新型美术馆;各类主题展览走进大型商场;公共座椅、路牌标识、垃圾箱、照明灯等设计得越来越美观……艺术正日渐“走出”传统的固定空间,“进驻”烟火气十足的生活场景,使城市成为“开放的美术馆”。

市民也日益成为城市中艺术的创作者与传播者。在北京地铁8号线南锣鼓巷站厅,有一件名为《北京·记忆》的公共艺术作品。艺术家团队走访居民,征集与北京记忆有关的“老物件”与相关故事,将其制作成二维码封存在4000多个琉璃块中,拼接后再现了老北京生活场景。艺术家与市民的集体创作将生动鲜活的个体记忆转化为城市共同记忆,通过人们的广泛参与,打造出一个保存、创造、展示城市文化的窗口。

多样的艺术空间、多彩的艺术活动,日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让一批批热爱文艺的市民徜徉其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涵养城市的文化气息。

◆解读

街头转角便可与艺术相遇,融入城市的艺术,在更新空间的同时连接生活,传递温暖。一架铁艺栏杆,可能让人感到愉悦,一方街角花园,可以让人得到慰藉,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展演,能够开启人们的想象,一场以建筑为背景的灯光秀,可以让冰冷的建材成为有温度的媒介……艺术是文化的显影剂,通过一定的创意表达为文化塑形,能够让城市更美好。

艺术激活了城市空间,城市生活本身也成为艺术,今天,城市正逐步成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艺术栖居地”,人们的文艺生活更加丰富。

科学寻真,艺术求美

许多伟大的科学著录同时也是艺术的杰作。北魏郦道元的地理学著作《水经注》,号称百科全书、由北宋沈括写就的《梦溪笔谈》,明代计成关于园林艺术的理论专著《园冶》,文艺复兴巨擘达·芬奇留下的艺术、科学研究手稿……这些在岁月洗礼中凝结成的文化精神符号,闪耀着科学与艺术的光芒。

科学寻真,艺术求美,共同滋养着人类的心智。

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们,都是为人类在求真之路上带来光明和温暖的开拓者。牛顿、爱因斯坦、杨振宁、袁隆平、屠呦呦……他们刻苦钻研,总结规律,解决时代最紧迫的问题,是将美好愿望变为现实的核心动力。同时,他们也成为艺术家争相描绘的对象。大医精诚,任艳明创作的表现钟南山院士迈步向前的雕塑,意在心象;捕捉瞬间,王国俊笔下的施工员挥洒着青春;《高山仰止——向伟大的科学家致敬》是吴为山创作的雕塑群像,詹天佑、周培源、邓稼先、朱光亚、笛卡尔……数十位国内外科学家的工作状态被记录下来,他们的精神熠熠生辉。

自古以来,科技创新就以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在这条创新征途上,一个个重大科技事件不啻为一座座里程碑,见证着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一次次突破与飞跃。可以说,一部科学技术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运用科技知识改造世界的文明史。新中国科技发展在众多领域取得了重大进步和创新成果: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货轮,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正在服役的辽宁舰,造访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还有加速带动旅游业发展、助力全球进出口贸易的高铁……这些重大科技事件,反映了中国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也昭示着中国科技全面崛起的历史趋势。而艺术家记录下这些成果,用极具概括性的艺术语言诠释着时代特征,展示着惠及生活的科技知识应用,同时也直观生动地告诉人们:中国,未来可期!

◆解读

科学寻真,艺术求美,共同滋养着人类的心智,它们携手在人们对世界认知的不断提高中,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科学与艺术,从来就紧密相连,它们拥有同一个灵魂,那便是创新。创新是内在的需求,是生生不息的滋养和拥抱美好未来的希望。正是通过科学与艺术的不断创新,人类的思维境界得到了一次又一次升华,社会经历了一场又一场变革。

当我们欣赏艺术家为表现科学之美而创造的艺术作品时,定能更加深切地理解科技发展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以及人民幸福之间的表里相依。

猜你喜欢珠海航展航空航天科学第十五届航空航天月桂奖航空世界(2022年10期)2022-12-08第十五届航空航天月桂奖军工文化(2022年7期)2022-08-24点击科学中国科技教育(2019年12期)2019-09-23科学大爆炸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珠海航展上动态表演的VT5轻型坦克兵器知识(2019年1期)2019-01-23珠海航展·EOS航空摄影航空知识(2019年1期)2019-01-11一飞冲天——中国航空航天史百科探秘·航空航天(2015年1期)2015-11-07科学拔牙小雪花·成长指南(2015年3期)2015-05-04对珠海航展的新期待太空探索(2014年11期)2014-07-12航空航天全国新书目(2009年24期)2009-07-17

推荐访问:科学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