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摘 要:开展主题意义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需要教师整体规划单元教学要素——单元教材内容、单元教学支架、单元教学主题、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活动、单元教学评价,并由此搭建起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结构。基于此,文章以外研版《英语(新标准)》(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上册)Module 4为例,以单元教学要素为入手点,阐述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
单元整体教学;
主题意义;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16-0014-03

引  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主题意义”这一概念,并指明主题意义是影响学生语篇理解、思维发展、语言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主题意义是语篇中传递出的思想、情感、价值观、文化等,反映了主题语境中的某一方面。外研版《英语(新标准)》(三年级起点)教材在每单元设置一个主题,且主题贯穿单元始终,串联各个单元的情境、内容、任务、语言,确保单元具有整体性。由此可见,主题意义是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助力。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单元主题为引领,通过整合单元内容,搭建教学支架,明确主题与子主题之间的关系,以此为基础,设定单元教学目标,组织课时教学活动,融入教学评价,促使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掌握基础知识,

锻炼语言技能,增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的教学活动。单元整体教学六大要素,即单元教材内容、学生学习情况、单元教学主题、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活动、单元教学评价。对此,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教师往往以这六大要素为立足点,应用适宜的策略进行单元整体教学。下面,本文以外研版《英语(新标准)》(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上册)Module 4为例,

详细阐述单元整体教学。

一、研读教材,整合教材内容

单元教学内容是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依据。教师要以单元主题为引领,站在整体教学角度,研读教材,厘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由此整合教材内容,夯实单元整体教学基础。

Module 4话题是“节日”,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语境。围绕此话题,本单元设置了两课,即Unit 1 Thanksgiving is my favourite festival.和Unit 2 Our favourite festival is the Spring Festival.。这两课介绍了中西方不同国家的传统节日,从不同角度表述了个人观点。实际上,在学习该内容之前,学生早已接触与“节日”相关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建构了文化认知,储备了语言知识。在学习本单元时,学生要以单元语篇为基础,迁移已有认知,介绍中西方不同国家的传统节日,并站在文化差异角度表述个人观点。同时,在学习本单元时,学生还要学会用一般现在时的叙述句来描述节日场景及相关习俗,感受不同样态的语篇,由此增强对单元主题的认知,切实感受中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的差异,深入体会中西方文化差异,学会尊重各国文化,尤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建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基于此,教师整合教材内容,以学生已有认知(中西方传统节日)为基础,以单元语篇为入手点,补充与之相关的其他内容,重点展现中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及其差异,使学生充分感悟本单元主题意义。

二、分析学情,搭建教学支架

教学支架是单元整体教学的支撑,学生学情是教师搭建支架的依据。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学情,了解学生现有水平,围绕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搭建不同的支架,助推他们体验单元整体教学,逐步达到一定的水准。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过程性教学评价,如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袋,从不同角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和体验生活时,了解了中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初步感知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差异。同时,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提高了思维能力,积累了语篇解读经验。但是,大部分学生储备的中西方传统节日内容不足,没能深刻地意识到其文化差异;
无法使用适宜的方法,从语篇中提取关鍵信息,语篇解读效果不尽如人意。通过如此分析,教师了解了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并以此为基础,搭建三种教学支架。第一种:搭建音频支架。教师向学生呈现与中西方传统节日有关的视频、图片、歌曲等,引导学生走进具体场景,获取丰富的信息,借此对比中西方国家传统节日差异,进一步理解文化差异,增强文化意识,学会尊重文化差异。第二种:搭建问题支架。教师以语篇为立足点,设计、提出相关问题,驱动学生走进语篇,积极思考,提取关键信息,

由此梳理语篇,建构认知,掌握语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了解中西方不同国家的传统节日及文化。第三种:搭建图表支架。教师鼓励学生绘制表格、思维导图等,展现中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并认真对比,发现文化差异,就此表述自己的观点,加深对文化差异的认知,锻炼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提炼主题,把握主题关系

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其实就是在主题意义的统领下,联系有关联的各语篇子主题,借此建构逻辑清晰且完整的教学单元[1]。因此,教师要提炼主题意义和子主题,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建构单元教学框架。

通过研读教材,教师确定了本单元的主题意义——了解中西方国家传统节日,感知文化差异,尊重各国文化差异;
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依据《课程标准》,本单元的设计理念为: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方国家不同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感知其文化内涵;
对比中西方国家传统节日及习俗,感受、理解文化差异;
借鉴优秀文化,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建立文化自信,形成民族自豪感。这样的设计理念有利于学生感知单元主题意义。基于此,教师将本单元设定为三个课时,在每个课时提炼不同的主题,梳理具体教学要点,建构“新”的教学单元(见表1)。

这三个课时之间逻辑清晰,关系密切,可以一步步地诠释单元设计理念,助推学生由浅入深地感知单元主题意义。

四、紧扣素养,设计教学目标

(一)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教师要以单元主题意义为基础,以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为切入点,设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Module 4单元能够听读、跟读语篇,获取关键信息,了解语篇内容;
体验具体语境,理解、掌握词汇;
阅读语篇,了解语篇结构,从不同方面介绍美国和西方传统节日;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组建语言,表述自己最喜欢的中国传统节日;
在解决系列问题时,进行预测、推理、分析,获取关键信息,认知语篇,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
了解西方以及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获取丰富的文化储备;
对比、分析中西方不同国家的传统节日及文化差异,尊重各国文化差异,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建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运用多样的阅读策略解读语篇;
学会预测学习内容,合理地进行对比、分析;
结合自身情况,应用单元所学,自主表述自己对中西方国家传统节日的看法,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中国传统节日。

在如此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将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促使其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借助语篇掌握知识,感知主题意义,同时锻炼技能、发展能力、塑造品质。

(二)设计单元课时教学目标

教师要依据课时主题和教学要点,紧扣核心素养,设计课时教学目标。

以第一课时为例,学生通过本课时学习能够获取关键信息,梳理语篇结构,整体认知语篇内容;
走进具体语境中,准确认读Thanksgivings、nearly等词汇;
使用自然拼读法,识读、掌握ear的读音;
解决不同的问题,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
获取丰富的与圣诞节有关的信息,感知圣诞节的文化内涵,加深对圣诞节文化内涵的理解,尊重不同国家传统文化差异;
使用适宜策略梳理语篇,获取并灵活应用语言知识,介绍自己喜欢的中国节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课时目标的作用下,教师将组织系列教学活动,驱动学生体验,建构良好认知,切实感知单元主题意义,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五、依托课堂,组织教学活动

(一)组织情境活动

情境教学实践表明,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自觉迁移已有认知和经验,积极表达、探究,由此进入课堂。对此,在实施课时教学时,教师可先依据教学需要组织情境活动。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接触不同的单元,早已了解了一些中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建构了节日认知。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借助影视资源、亲身经历等途径,认知了中西方国家传统节日。鉴于此,在课堂上,教师组织生活情境活动。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播放微课,微课中展现了中西方国家的节庆场面,热闹且熟悉的画面很容易抓住学生的眼球。学生走进真实场景,调动生活经验,在脑海中想象与之类似的场景。在学生意犹未尽时,教师提出问题:“Do you know any other festivals?”此时,一些学生毛遂自荐,踊跃作答,如“I know Tomb-Sweeping Day, Dragon Boat Festival and Mid-Autumn Festival.”又如,“I know Christmas, Halloween and Easter.”。在这些学生的描述下,其他人联想生活经历,继续在脑海中描绘相关画面。教师把握时机,引出本节课话题,使学生积极探究相关内容。

这样组织情境活动能够使学生了解新知内容,走进新知课堂。同时,教师也因学生的表述情况,了解了他们的真实学情,实现了诊断性评价,有利于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组织辨析活动

辨析活动是以对比、批判为主的活动。在体验辨析活动时,学生会彰显个性,提出个性观点,由此建立良好认知。同时,感知中西方文化差异,离不开对比、辨析[2]。在课堂上,教师可依据学生学习情况,以中西方文化差异为重点,组织辨析活动。

例如,学生听、读语篇后,了解了美国传统节日——感恩节。立足于此,教师提出问题:“Do you agree to have‘Thanksgiving Dayin China?”在此问题的推动下,学生调动批判性思维,形成个性看法。有的学生说道:“I agree. Because Thanksgiving gives us a chance to thank others.”还有的学生说道:“I don"t agree. Our country has its own Thanksgiving Day. During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we should be grateful to our father. On the Mid-Autumn Festival, we should be grateful to our mother.”不同的看法催生了思維火花。大部分学生继续思考、交流。通过不断的交流,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尽管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但我们要秉持包容的心态,包容文化差异,学会借鉴优秀文化。

这样组织辨析活动能够使学生应用课堂所学,表述个人观点,提高文化认知水平,尊重各国文化差异。同时,这样的活动暗含教学评价,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态度并及时进行指导。

结  语

总而言之,有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感知单元主题意义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核心素养,增强学习效果。对此,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时,教师可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紧扣单元整体教学要素,整合教学内容,搭建教学支架,提炼教学主题,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借此推动单元整体教学发展,

推动学生积极学习,逐步感知主题意义,同时掌握语言知识,培养核心素养,实现单元整体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楼尹乃.主题意义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操作路径和实践研究[J].校园英语,2022(8):16-20.

张婷.基于主题意义探究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途径[J].校园英语,2020(45):231-232.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NG1452-12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戴翠红(1985.2-),女,福建南安人,

任教于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柳城中心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福建省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泉州市优秀教师。

猜你喜欢主题意义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英语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下)小学教学研究(2017年4期)2017-04-21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上)小学教学研究(2017年3期)2017-03-24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年12期)2017-01-11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26期)2016-12-15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范式下学与教方式初探考试周刊(2016年50期)2016-07-12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成才之路(2016年14期)2016-06-18

推荐访问:引领 小学英语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