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背景下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王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的重要价值,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指明方向。

群文阅读以多文本阅读教学手段搭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能有效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探寻各篇文章语言、写作手法以及表达形式的内部联系,凸显语文阅读的连贯性与整体性,可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有效发展。因此,在“学习任务群”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设计并采用群文阅读策略,注重整体规划,帮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实现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一、概念综述

(一)学习任务群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组织与呈现。新课标对学习任务群的概念进行了明确阐述,主要分为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以及跨学科学习等几个维度。以任务群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能有效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以及资源等要素,突破传统碎片化的教学模式弊端,帮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二)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将零碎的文章内容进行整合,在单位时间中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在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以大单元的形式编排文本,突出了各单元的语文要素。根据群文阅读的方式聚焦专题,可以帮助学生围绕议题实现自主学习,通过对文本的探究进一步深化所学内容,实现整体建构。

通过对概念的阐述不难发现,“学习任务群”与“群文阅读”的“群”在内容构建方面要求不同,但在本质属性、学习形式、教学程序以及实践路径上高度一致。两者与课程的“整合”“统筹”理念密切相关,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充分关注二者的一致性,推广统整课程的概念,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习任务群”背景下小学群文阅读教学重要价值

目前,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以单课时阅读教学为主,忽视了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未能落实新课标中强调的“学习任务群”理念,限制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基于“学习任务群”背景开展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具有重要价值,首先,开展群文阅读能够统筹单元内教学资源,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其在自主探究中进一步感受群文阅读的价值,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维能力以及阅读质量的有效提升。其次,“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牵引,群文阅读以议题为牵引,直观的呈现能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单元学习的重点内容,使学习更具针对性和方向性,避免学生因无效、低质量的探究影响学习能力的发展。最后,以群文阅读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帮助其在自主探究、议题思考、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改变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人云亦云、依赖教师讲授、缺乏自主思考意识等问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由此可见,基于“学习任务群”背景实施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自身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在提高课堂整体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课堂阅读氛围,进而帮助学生轻松达成学习目标,感受阅读学习的价值与魅力。因此,广大教师应深入解读“学习任务群”以及群文阅读的共同之处,抓住二者的连接点,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学习任务群”背景下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基于“学习任务群”背景如何实现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关心的焦点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以部编版教材为范例,深入解读具体的实践流程,以有效落实新课标中的改革要求,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明确主题,设计目标,搭建学习任务群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教学质量起到关键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在目标设计的过程中,通常会依据文本内容展开,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在“学习任务群”背景下,教师要及时转变自身教育理念,根据新课标提到的任务群要求进行目标的搭建,凸显群文阅读的价值,帮助学生通过目标清楚地了解本单元的知识学习重点,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收录了《慈母情深》与《父爱之舟》两篇文章,教师可以以“亲情的温暖:细节描写中情感的刻画”为群文教学目标,根据文章所属的“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目标设计整体专题目标层级表,如表1所示。

表1完整的目标设计既能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礎,也能为学生的阅读学习指明方向,有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二)构建情境,深化趣味,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生思维敏捷,但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为有限。为达成理想化的教育目标,发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利用生活实例或视频资料,在班级中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进而激发学生参与群文阅读的热情,落实“学习任务群”。

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本节课群文阅读内容为《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以及《红楼春趣》这四篇文章,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四大名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教师借助CCTV“典籍里的中国”这一节目,创设了“四大名著经典形象展览”这一情境。

“典籍里的中国”向观众分享了古代人物的资料简介,以古今对话创新穿越的方式受到了一致好评。假如你是工作人员,本期节目的主题为“四大名著”,并由你负责人物身份、经历、性格的简介设计,请用简单扼要的语言对诸葛亮、周瑜、武松、孙悟空、黛玉及宝玉作简介。

“情境”之于课堂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为学生赋予全新的身份,激发其参与情境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在后续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入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帮助学生通过名著的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丰富的文学常识,从而有效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发展。

情境的构建可以有效实现学习任务情境化,帮助学生依托群文阅读进一步发展自身阅读能力,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实现预期学习目标。

(三)创新载体,预设任务,发展学生深度思维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将课内时间用于知识讲授,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大部分学生只停留在死记硬背和依靠教师指导的浅层学习中,不利于其综合能力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使阅读行为活动化,创作更多具有个性的活动,将“学习任务群”渗透其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实践中构建个体语言经验。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收录了丰富的神话故事,以中西方神话故事的拓展帮助学生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以及鲜明的人物形象,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根据群文内容,教师可以以“语言学习”为“学习任务群”重点设计目标,设计以下实践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共同阅读《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以及《女娲补天》,利用批注式阅读的方式整理故事的起因、经过以及结果,并以表格的方式呈现,在班级中分享。

2.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故事中描写细节的语句,并向其他同学分享自己所熟悉的其他神话故事内容。

3.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根据神话故事的写作要求,发挥自身想象力,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故事,要求内容完善、人物形象鲜明。

上述活动形式多样,既能满足学生在课堂中的表达以及交流欲望,也能帮助学生围绕“言语”这一核心更好地了解并掌握神话故事的写作技巧,从而走进神话意境,促使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任务的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热情,进而有效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实现群文阅读的价值优势,强化“学习任务群”的实践成效。

(四)拓展巩固,夯实基础,丰富学生文化视野

群文阅读具有整合性和联动性的特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实现阅读能力以及阅读水平有效发展。在“学习任务群”背景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为学生拓展丰富的群文阅读内容,不仅局限于教材,而且利用文本的共同点或差异性进行拓展,从而凸显“学习任务群”背景下群文阅读教学连接整合、求同存异的显著特色,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

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在诗歌《七律·长征》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开展“毛主席诗词鉴赏”任务活动,为学生分享《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以及《忆秦娥·娄山关》等诗词内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结合诗词内容,教师将本课议题设计为“毛主席笔下的万里山河”,使用整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完成对“家国情怀”精神内涵的构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查找资料,了解教师提供的群文学习内容中诗歌的创作背景,以背景为主线,深入探究不同时期毛主席诗词的创作背景,通过交流与探讨,整合出“家国情怀”的精神内涵的若干层次。与此同时,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意识,教师还可以鼓励其利用课后时间搜集毛主席的其他诗词,以整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共识,实现文本与议题之间的“求同”。

资源拓展的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群文阅读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通过任务的达成发展自身学习能力。

(五)及时反馈,完善评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在传统教学评价中,大部分教师都会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但并未关注学生的学习流程以及思维能力,影响了群文阅读开展的实质价值。基于“学习任务群”背景,教师应及时调整评价手段,关注学生在“学习任务群”实践中的表现以及在群文阅读中议题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教师的评价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行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以科技文为主线,以人文主题为重点,围绕“自然奥秘,科学技术”专题进行编排。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自然的奥秘以及神奇的科技,养成热爱科学、积极探索自然的良好科学精神。結束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参与群文阅读议题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作出评价,指出部分学生存在的缺乏自主探究意识、在阅读环节表现较为马虎等情况,并及时督促学生进行调整,改善自身在学习探究环节中存在的不足。与此同时,为了保障评价的科学性,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参与“学习任务群”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其诉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结束教学任务后,根据群文阅读议题,教师可以拓展跨学科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搜集科学资料,整理信息,结合《琥珀》《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文章分享物种的发展历程以及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而帮助学生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有效的评价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改正并调整自己在学习环节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习任务群”背景下的群文阅读教学具有独特的理念,以跨文本、跨学科的整合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自主探究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阅读能力的发展。因此,广大教师要充分关注“学习任务群”与群文阅读的同质特性,丰富群文阅读样态,落实新课标改革要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宋行军)

猜你喜欢学习任务群群文背景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少男少女·教育管理(2022年3期)2022-05-12“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汽车工程师(2021年12期)2022-01-17《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群文活动大众文艺(2018年19期)2018-10-19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文学教育下半月(2018年7期)2018-08-13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江苏教育研究(2018年14期)2018-07-29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江苏教育研究(2018年14期)2018-07-29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6年12期)2017-01-03

推荐访问:教学策略 小学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