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几种方法

陈雪

一些语文教师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习惯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译课文,将重要的知识点直接灌输给他们。从表面上看,他们似乎能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但实际上却难以真正将这些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因此,语文教师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舞台”让给学生,让他们在“自读——交流——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下面,笔者就举例谈谈。

一、鼓励学生自主地阅读课文

在讲解文言文之前,语文教师需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拿到一篇陌生的文言文,他们完全可以结合课文后面的注释,在字典、词典的帮助下,自读课文,理解文言文的大意。因此,教师不必带领他们逐字逐句地去翻译文言文,而应在课堂上预留一部分的时间,引导他们自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其自学能力。

以《阿房宫赋》的教学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预留十分钟至十五分钟的时间,鼓励学生自主地阅读课文,理解陌生字词的含义和文章的大意。当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阅读任务,如:

1.知人论世,了解杜牧的人生经历和创作风格。

2.自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句子,并试作分析。

3.找出文章中描写阿房宫的句子,概括出阿房宫的特点。

4.再读文本,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初步了解“赋”这一文体的特点,熟悉文章中的字词,并能准确地理解这篇文章的大意。之后,我们可以提醒他们勾画出文章中具有特殊用法的字词,鼓励他们将其记录到笔记本上。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是数词用作动词。“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中的“落”是动词用作量词。

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才能更顺利地越过学习中的障碍,更加积极主动地阅读文言文。

二、引导学生交流互动

在自主阅读课文的时候,学生虽然能独立解决大部分问题,但偶尔也会遇到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难以独立解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鼓励他们将这些不理解之处标记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在教学的第二阶段,我们要重视交流互动,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合作学习。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与他们一起交流互动,以此来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阿房宫赋》的过程中,有的學生发现“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一句中共出现了四个“后人”。这四个“后人”都是一个意思吗?如果不是,那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呢?有学生表示,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难以解决这个问题。此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交流互动来解决。有的学生指出,《阿房宫赋》写的是秦朝的旧事,第一个“后人”应该指的是秦以后的人。有的学生提到,作者是唐朝人,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告诫唐朝的统治者不要重蹈秦的覆辙,第二个“后人”指的应该是本朝的人。通过交流讨论,学生能够正确翻译这句话了。译文为: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的灭亡,只能让后世的人来哀叹他们。如果后世的人(重点指唐统治者)仅仅哀叹,而不引以为戒,那么后世的人(唐以后的统治者)便也要为后世的人(唐统治者)哀叹了。通过交流讨论,他们学会了在合作中解决问题。

三、带领学生思考问题

在学生交流互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因势利导,

进一步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度。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带领他们思考问题,加深其对文本的了解。教师提问并不是为了为难学生,而是为了拨开云雾,帮助他们发现一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东西。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当遵循“由浅至深”的原则,尽量保证问题与问题之间环环相扣,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针对《阿房宫赋》这篇文言文,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些问题:

1.基础型问题: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对阿房宫进行了描写?分别使用了哪些词汇?

2.探究型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提及阿房宫的奢华?文章中的哪些句子揭示了秦国灭亡的历史教训?作者在哪些句子里委婉地警示了当朝统治者?

3.拓展型问题:读完这篇文言文,你有何收获?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思考这些问题,能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与文章的艺术特色。随后,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帮助其巩固所学知识。

总之,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经受过时间的考验而传承至今的经典作品,其教育价值不言而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读课文,鼓励他们多交流互动,带领其积极地思考问题,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不断提升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阿房宫阿房宫赋后人高中生用rap背《阿房宫赋》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2022年3期)2022-04-17背黑锅的“纵火犯”视野(2021年8期)2021-05-11高中生用说唱形式背《阿房宫赋》科教新报(2020年46期)2020-12-15论后人和陶“归去来”辞之缘由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8年3期)2018-08-13浅析赋、比手法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运用课外语文·下(2017年4期)2017-06-16《阿房宫赋》修辞艺术举要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7年8期)2017-03-23霍家的败亡带给后人的警示公民与法治(2016年9期)2016-05-17“火烧阿房宫”:一场历史的修辞战争学生天地(2016年22期)2016-03-25BIM技术在阿房宫站设计中的应用铁路技术创新(2015年3期)2015-12-21身残创基地 呕心育后人中国火炬(2012年6期)2012-07-25

推荐访问:文言文 学生学习 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