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概念建构中直观想象的运用

钟燕 刘君

摘 要:数的概念比较抽象,需要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数概念建构中直观想象的运用一般包括三个层次,即量的感知、形的理解、“系”的架构。基于此,《小数的意义》一课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经历如下三个环节:借直观之形,理解量之间的关系,初步形成小数的表象;
借关联之形,理解数之间的关系,建构小数的本质内涵;
借结构之形,理解数的整体性,获得小数的系统认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直观想象;
数概念;
数形结合;
小数的意义

一、直观想象与数的认识

直观想象是連接直观与抽象的重要过程,也是探索形成论证思路、进行逻辑推理、构建抽象结构的思维基础。数是对数量的抽象化表达,数量是对现实生活中事物量的抽象。“在认识数之前首先要认识数量,并在认识数量的同时认识数量之间的关系,在认识数的同时认识数之间的关系。数量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多与少,与此对应,数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大与小。”[1]数的概念是数学的基础(尤其是数的运算、数量关系的基础),也几乎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涉及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等的认识。

数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递进过程。从具有现实意义的具体数量开始,如糖果的颗数、房子的幢数、车子的辆数等,在数数的过程中达成量与物的一一对应,在脑海中完成对数的构造,这一过程离不开实物的模型支撑。然后,在多与少的感受中,逐渐抽象成利用图形对应表征具体数量,把同等数量的不同事物对应于同一类图像,渐而形成数的模型——特别是基于心理数轴实现空间与数量的融合[2]。最后,将图形符号化来表示数。

对小学生来说,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借助能够显示数的直观材料,利用实物、图形等载体进行数学想象和思考,从而明确形与数的联系,建立数的直观模型,把握数的意义,由此让规定性的数学内容转化为理解性的数学知识,让数看得见、摸得着。

二、策略要义

纵观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多以直观想象的借形理解策略引导学生对数的概念进行建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直观想象的过程常被简化。实际上,使用借形理解策略帮助学生建构数的概念,应以“形”为载体积累表象,推动学生直观感知、分析、建构或拓展相应的认知结构,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直观想象过程。具体来说,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借助实际的具体数量,理解数的现实意义。基于学生的原始经验展开数概念的学习。原始经验可能来源于生活经验,也可能是之前的学习经验。教学时,可以根据现实意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表征数,如借助具象实物,通过摆一摆、10个一堆等行为,感知数所表示的具体量;
同时,通过画图圈一圈等方式,从实物到图形,对表象进行抽象,理解数量是一种对现实世界中与量有关的事物的抽象。

第二,借助图形的多样变化,理解数的抽象意义。数概念的理解是一次次抽象的过程,借形的要义在于关联与想象。要引导学生在图形之间、图形要素之间寻找关系,产生关联与想象,通过图形的多样变化,理解数的位值概念以及数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感知数中不同位值的大小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数的本质关系。

第三,借助数系的内涵拓展,理解数形的互鉴意义。数概念的学习是一次次数系拓展的过程,数系的形成是一个越来越抽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借助直观的数轴进行丰富的想象,才能形成对数的完整理解、立体认知。在借形理解的过程中,数形关系的互通是建构数概念体系的重要过程。

三、实践案例

现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一课为例,具体阐述数概念建构中直观想象运用的借形理解策略。

本课是学生在认识了整数以及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意义,为后续学习小数的四则运算打基础。学生在学习整数的过程中,对位值记数法、“满十进一”有着丰富的经验,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十进分数理解小数表示的意思。但是,前测发现,学生对一个抽象的小数做图示化的意义解读,存在一定的困难。张奠宙先生认为:“小数的本质在于‘位置记数法的拓展,而不在‘十分之几的表述。小数是将个、十、百、千等不断扩大的位置计数方式,朝着另一个方向(‘不断缩小的位置计数方式)加以延伸,是整数的延续。”[3]由此,本课应当强化小数与整数的关联,引导学生通过十进位置制记数法的拓展理解小数的意义。借形理解策略可以在这样的学习目标引导下逐渐展开,助力学生立体建构小数的概念。

(一)借直观之形,理解量之间的关系,初步形成小数的表象

教学活动1】 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师先出示3、0.3、30、0.03这四个数,请学生读一读、认一认;
再加上长度单位“厘米”,提出任务要求“在半张A4纸上画出这四个长度的线段”,让学生自主完成、小组讨论。

这一活动,一方面立足学生的知识起点,以“计数单位”为核心,借助直观的长度模型——线段,让学生在具体画线段的过程中,感知小数的意义、小数与十进分数的联系;
另一方面,利用成组出现的四个数据,建立整数和小数的联系,促进十进位值制的迁移。

由于纸张大小以及操作精度的限制,在这个活动中,3厘米和0.3厘米容易被画出来;
而30厘米和0.03厘米一个太长,一个太短,很难被画出来。因此,教学反馈主要分两个层次:

一是3厘米和0.3厘米是怎么画出来的。结合线段图,引导学生重点理解3厘米是3个1厘米,和单位“1”建立联系;
0.3厘米是3个0.1厘米,说明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3份是就是0.3厘米,也即310厘米。

二是30厘米和0.03厘米画不出来怎么办。引导学生在想象画线段的过程中,理解30厘米是3个10厘米,或30个1厘米;
0.03厘米是3个0.01厘米,说明把0.1厘米再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3份就是0.03厘米,也即3100厘米,或把1厘米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3份就是0.03厘米。

画线段活动聚焦数的大小,在纸上反映出来也就是线段的长度。基于度量情境,在画图、观察、比较和说理等丰富的数学活动中,借形理解1厘米这一基本单位,感知小数概念的表象,实现小数与分数、整数的连接以及数概念教学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二)借关联之形,理解数之间的关系,建构小数的本质内涵

【教学活动2】 看图写数

教师出示图1,提出问题:这四幅图表示了四个数,你认为表示的是哪四个数?怎么想的?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這一活动,引导学生建立图形与数的关系,借助有关联的图形,获取数之间的关系。教学反馈主要分三个层次:

一是把小正方体看成1。学生基于整数学习的经验,把一个小正方体看成1,根据图形的特点,得到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10个百是1000,从而认为这四幅图表示的数分别是1000、100、10、1。

二是把大正方体看成1。学生往另一个方向思考(退位的方向),把1个大正方体看成1,表示的数依次就变成了1、0.1、0.01、0.001。教师引导学生说明: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就是0.1,也就是110;
把0.1再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就是0.01,也就是1100;
把0.01再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就是0.001,也就是11000。

三是把任意一个图形看成1。在变化比较中,学生受到启发,认识到可以把这四幅图中的任意一个看成1,根据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得到不同的数。

随即,教师出示图2,提出问题:如果把左边的大正方体看成1,右边的这几幅图合起来表示几?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为什么表示0.22?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几幅图表示22个0.01或2个0.1加2个0.01。

以图形化问题为载体,从图形中获得直观想象的能力,即从图中获取合理的思维,认识从形入手,掌握从形起步,这也是借形理解的重要价值。这个环节,以正方体为载体,建立直观模型,突出1的关键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小数概念的本质:以1为基本单位,可以向大小两个方向延伸,得到整数和小数;
整数是计数单位的累加,满足十进制;
小数是计数单位的均分,满足十分制。

(三)借结构之形,理解数的整体性,获得小数的系统认识

在利用看得见长度、体积的线段、方块图,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再利用半抽象的计数器和数线模型,帮助学生系统建构小数的概念。

【教学活动3】 在计数器上表示数

这个活动主要分两个层次。一是在计数器上表示0.22,交流时聚焦计数单位。二是在0.22的基础上接着往下拨数,先一起数,计数器停在0.29时问:“再加一个0.01是几?你是怎么写的?”辨析得出10个0.01就是0.1。继续问:“再拨几个又要前进一位了?为什么?”辨析得出10个0.1就是1.0。

由此,从整数和小数联系的角度进行小结:数数也就是数计数单位的个数,都是满十进一。该活动借助计数器,紧紧围绕着十进位值制,帮助学生融合小数与整数的进率与位值,建构更为完整的记数系。

【教学活动4】 在数线上表示数

教师出示图3,布置任务:在数线上找出各个小数的位置。请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时重点交流0.72和1.3是如何确定的。0.72里有7个0.1和2个0.01,基于前面的学习,学生容易正确解答。对于1.3,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标在0.13或1.03的位置。根据学生的真实错误,突出小数的计数单位,在辨析过程中明确数线上的1,以及1.3里有13个0.1。

该活动借助数线模型,进一步抽象数的直观表征,并且把小数纳入有理数的体系中,化形散为神合,发现数与数线上点的一一对应关系。[4]

回顾整节课的学习,借形理解是直观想象的典型特点:借线段之形、关联之形和结构之形,强化小数与整数的关联,结合十进制位值记数法的深刻认识,理解小数的意义。以“线段、立方体、计数器、数线”为载体的“形”,在助力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感受小数的本质、建构小数概念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史宁中.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3-7.

[2] 吴增生.“有理数”单元教学研究:在教育神经科学视野下[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2(4):60.

[3] 张奠宙,孔凡哲,黄建弘,等.小学数学教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9-94.

[4] 费岭峰.三重认知,助力数概念立体建构——人教版四下“小数的意义”教与思[J].小学数学教师,2018(7/8):105-108.

猜你喜欢直观想象数形结合小学数学让直观想象根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年4期)2017-03-20充分发挥“直观想象”让解题更具韵味新高考·高二数学(2016年7期)2017-01-23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浅析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21期)2016-10-20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科学与财富(2016年28期)2016-10-14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妙用数形结合思想优化中职数学解题思维探讨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推荐访问:建构 直观 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