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概念形成中直观想象的运用

李苗苗 吴晓敏

摘 要:直观想象在图形的认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图形概念形成中直观想象的运用,可以借助感知与抽象的策略,具体有直观描述、观察理解、想象推理三个层次。由此,《平行与垂直》一课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经历如下三个环节:由“画”到“说”,借图形特征发展直观描述水平;
由“一”到“多”,借图形辨析发展观察理解水平;
由“聚”到“联”,借图形要素发展想象推理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
直观想象;
图形概念;
平行与垂直

一、直观想象与图形的认识

直观想象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式。作为直观想象的重要载体,图形是数学研究的基本对象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图形可以简单、直接地描述问题,探索和形成思路,寻找和发现结论,记忆和理解知识以及建立良好直觉,把握本质规律。

学生对图形的直接感知是直观的,但对图形的特征描述等数学概念认知则是抽象的。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往往是根据已有经验,在直接观察的基础上,加以想象、抽象的过程。简言之,学生借助空间形式观察、想象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最终推理得到图形的具体特征等抽象概念。

图形是空间表征的重要形式,是直观的载体、想象的源头。由此可见,直观想象的关键就是感知、发现图形与分析、解读图形,进而理解和掌握图形的要义。因此,在图形教学中,恰当引导学生感知图形、分析图形,将图形反映出的数量关系直观化并进行想象加工,是进一步建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发展直观想象能力的关键路径之一。

二、策略要义

一是感知。感知是意识对内外界信息觉察、感觉、注意、知觉的一系列过程。感知可以分为感觉过程和知觉过程。感觉能够反映物体的属性,如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官看、听。知觉是把感觉到的物体的各个属性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二是抽象。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特征,舍弃非本质特征的过程。具体地说,抽象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地加工制作,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从而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方法。[1]

学生通过对图形的直观感知,经过大脑的加工想象,抽象出本质含义,最终习得知识,发展能力,便是图形概念形成中直观想象运用的一种策略。具体可以阐释为直观描述、观察理解、想象推理三个层次。

直观描述是指根据事物的外表形状确认和操作几何对象,把图形看成一个直观的整体,将自己感受到的事物的形态与变化用语言表达出来,并在思维中形成视觉表象。

观察理解是指对既有感知经验的再现。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态,是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知觉过程。在直观感受和语言描述后,通过对几何图形的观察以及特征的分析、归类,对图形的性质等有一定的理解与掌握。

想象推理是指在感知观察几何图形变化发展的基础上,经历知识的扩展、猜想、验证,推理得到图形的变化趋势、发展规律,并加工形成自己的经验认知的过程。

三、实践案例

现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一课为例,具体阐述图形概念形成中直观想象运用的感知与抽象策略。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探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它以认识线和角等概念为基础,是后续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内容的基础。基于对教材前后连贯以及学生直观想象发展的思考,本课的学习目标可以这样确定:借助直观的实物或图形,依托空间想象能力,探索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同的位置关系,进而理解和掌握平行概念与垂直概念,发展空间意识和直观想象素养。

虽然教材在编排上结合了动手操作与生活情境,但总体来说,内容的抽象性仍然较强,对学生的几何直观、空间观念要求较高。由前测(结果如下页表1所示)了解到,无论是对“平行”还是对“垂直”,学生的理解尚停留在表面,且有一些偏差。具体来说,多数学生虽然能画图表征平行,但认识比较粗浅,表现为画出的平行大多数是横平的两条线,偶尔会出现纵向、斜向的情况;
部分学生只画了一条水平的线,表明他们对平行的前概念是“平的线”。另外,多数学生不能画图表示垂直,错误地将垂直理解为一条竖直往下的线等;
而部分画对的学生,也说不清楚什么是垂直。

基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和学习基础的分析,我们尝试借助感知与抽象策略,逐步展开本课的教学。下面,以“平行”的教学为例具体说明。

(一)由“画”到“说”,借图形特征发展直观描述水平

从直观的图形到关于特征的语言描述,是认识事物、抽象概念的基础。平行这样的图形概念在生活中不单独存在,需要借助事物来表征。因此,学生需要有一个由经验认知到数学抽象的发展过程。

【教学片段1】

教师提出任务:你觉得什么是“平行”?请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学生完成后,教师呈现学生的作业(如图1所示),并提出要求:请你根据自己的作品,同桌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行。

学生同桌交流后,教师组织全班反馈,并要求思考:把两条直线无限延长,它们仍然平行吗?引导学生想象“直线无限延长”的动态过程,随后课件演示。

……

平行线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線位置关系的一种表现。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会从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入手。这里,由“借助方格画平行线”入手,打破传统“引导发现”的学习方式,采用唤起认知经验、完善改造经验的学习方式,不失为一种教学创新。以上教学过程体现了两个层次的引导:一是引导学生画“平行”,展示自身经验中的图形认识水平,初步感知平行线的特点;
二是引导学生用口头语言描述“互相平行”,将具体的图形意象提炼为语言意象,继而对已有认知经验进行思辨和完善。

(二)由“一”到“多”,借图形辨析发展观察理解水平

观察理解是数学思维形象化的表征,一般通过观察、操作和描述等行为表现出来。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平行,要引导学生从更多的图形中获取观察理解的经验。

【教学片段2】

教师结合学生初步获取的经验,组织学生完成下面的练习:

1.观察图2中的各个图形,判断哪些是平行线。

2.观察正方体模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先看同一平面上的两条直线,再看不同平面上的两条直线。

这里,从观察平面图形而后判断到观察立体图形而后判断的逐层推进,均在引导学生观察更多的平行线,丰富直观感知经验。同时,也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探讨,发展观察理解水平。特别是对异面直线的判断,既需要对同一平面上平行线概念的理解,又需要对不同平面上直线的想象推断;
是在直观经验较为丰富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历练,有意识地提高了认识的难度。

(三)由“聚”到“联”,借图形关系发展想象推理水平

学生理解平行概念后,需要在更复杂的图形背景中联系相关概念(如垂直)进行综合应用,从而借助图形关系发展想象推理水平,使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相互协调、相互融合。

【教学片段3】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1.图3中哪些线互相平行?请说明理由。

2.你在生活中见过平行吗?想想其中蕴含着什么道理?

问题1是数学概念的直接应用,让学生结合平行概念的要素,从众多线段中寻找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一是需要对平行概念的理解,二是需要借助图形要素分析判断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如线段AF与BC的平行关系,需要借助同时垂直于直线CG推理得出。

问题2是数学概念回归生活的应用,考查学生对平行概念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发散思维。学生可能举出直线跑道的分隔线、竹竿水平掉进水里引起的水面波纹等例子,进而思考(猜测)其背后的道理。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利用实物印证,而且可以不利用实物,完全通过想象来确认和说明。

总之,图形在生活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依附于具体的事物展现出来的,因此,感知与抽象是认识图形的重要过程;
当然,对图形的感知与抽象需要空间想象做支持,因此,認识图形的过程往往也是直观想象应用与发展的契机。

参考文献:

[1] 冯回祥.思维方法与数学教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100.

猜你喜欢直观想象小学数学试论通过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2017年7期)2017-07-24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文理导航(2017年20期)2017-07-10让直观想象根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年4期)2017-03-20充分发挥“直观想象”让解题更具韵味新高考·高二数学(2016年7期)2017-01-23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推荐访问:直观 图形 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