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发展理念,引领地质行业高质量发展

侯舒帆 王志红 路德富 王佳 焦琳娜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先行性、基础性、公益性的地质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通過提高站位、转变思想观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改革创新、融入新发展理念等措施,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全力推动地质行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地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

内涵与特征

地质行业高质量发展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顺应新时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解决发展动力不足、不平衡等问题。因此,地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注重科技创新引领,实现由浅入深,在保障资源有效供给服务的同时,保障能源资源战略安全。二是注重行业发展的持续协调,统筹推行地勘单位改革,实现高效运行新格局。三是注重转型升级,产业布局优化,结构合理,在保障公益服务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四是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矿山、绿色勘查,发挥行业作用,保障人与自然和谐有序,让地质行业成为朝阳行业。

新时代新机遇为地质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引擎、新活力、新空间、新压力和新定位,地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是综合性的,既体现在数量和质量上,也体现在发展思路和动力上。一是地质工作领域高质量。“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迫切要求地质勘查工作不断拓展业务领域、探索新业态,树立“大地质”工作理念,从传统地质找矿、地质调查扩大到服务空间规划、乡村振兴、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在水文地质、农业地质、环境地质、防灾减灾等服务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二是内生动力高质量。地质找矿手段从传统的使用罗盘、地质锤、放大镜等技术转变为GPS、数码相机、电脑等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技术手段。三是“数量”高质量。从以前注重数量到如今以质量为先代替体量为主,找矿深度不断打破壁垒向地球深部进军。四是地质工作思路高质量。从被动的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等靠要”思想转变成主动融入、主动服务、主动筹划。

地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

优势与不足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地质行业在转型发展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优势。首先是队伍总体基本稳定。近几年,受疫情等的影响,地质勘查行业及时转型服务支撑民生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结构逐年调整。其次是地质行业经过黄金十年,资金积累、资金周转、借贷能力都得到提升,特别是属地化财政直拨政策的实施,地质单位的财力支撑及调节能力得到提升,产权、股权、矿权投资增加,财务各项指标处于良性状态,科研投入逐步见效。

当然,在看到优势的同时,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站位不高、定位不准、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和不足。

站位不高。有些地质单位没有摆正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关系,考虑本部门利益多,甚至存在“生态环境保护影响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影响行业发展”的错误认识,在实现地质找矿重点从传统大宗矿产向新能源和战略新兴矿产转变,地质找矿空间从以浅部为主向以深部为主转变,地质找矿部署从增加资源储量向优化资源供给结构转变步伐缓慢。

定位不准。对新时代地质工作新需求认识不清,还未深刻意识到传统的地质产品、技术、服务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经济发展多样化的需求,低端供给产能过剩、有效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凸显,围绕新时代地质工作从服务矿产资源管理向服务自然资源管理的根本转变,故步自封,安于现状,不敢打破思想藩篱,转型发展的认识和行动跟不上时代步伐,抓不住发展机遇。

落实不到位。有些单位只停留在喊口号和“碎片化”工作安排上,缺少系统的贯彻落实方案,有些单位工作仅停留在收集资料层面,没有进一步采取具体行动。

地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

对策与建议

融入自然资源管理,强化服务保障。加快形成以“五找”(找矿、找热、找水、找土、找景)为标志的自然资源地质工作体系。提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充分挖掘国内资源潜力,重点围绕战略性矿产,加强能源资源基础地质工作。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大国内矿产勘查力度,抓好重要建筑材料矿产勘查,分层次推进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推进绿色勘查和绿色矿山建设,增强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融入地勘市场,深化合作领域。巩固并深化与地方政府、大型企业的合作,积极推进城市地质、浅层地温能、地热资源、生态环境修复、三稀资源、矿产资源整合、基础设施建设等具体项目的合作,探索类似“地热+供暖+康养+旅游”的项目实现途径。积极推广“两绿一特”标识系统,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土地整理、乡村规划、乡村旅游等工作,推动地质工作更好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带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家地学交流、资源合作、矿业合作,广泛开展工程承包、产业投资、劳务合作,提高利用外部资源的能力,“走出去”拓展服务市场。

融入社会发展大局,激活要素活力。一是不断深化改革。强化地勘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科研属性,着力提高科研和服务水平。要持续深化国有地勘企业改革,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要求,把坚持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治理各环节,不断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事业、企业在业务上的上下游衔接、在产业上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事业、企业在发展中的协同效应和“双轮驱动”作用。二是找准新时期地矿经济发展定位。强化项目拉动,完善项目建设责任制,建立地质工作的正负面清单制度。强化产业支撑,夯实产业基础,实施产业链升级换代,推动产业升级。积极培育地矿大数据产业、地质文化创意产业两大新兴产业。坚持底线思维,严控地质行业债务规模和资金杠杆率,确保不出现资金链断裂重大风险。把加快重点地质勘查成果转化作为重中之重,专项督办、专班落实、限期完成。完善考核评价奖惩机制,建立地质工作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将财政预算、经营收入、绩效工资和企业经营收入、利润、薪酬等重要经济指标一并纳入。三是提高地勘单位治理能力。围绕进一步健全完善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议事决策、工作运行、日常监督管理、项目预算管理、绩效评估、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努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型升级。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加强绿色勘查、绿色矿山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积极探索资源化环境治理。地质工作过程和手段要植入绿色理念,运用高新技术代替传统技术,用先进技术代替落后技术;
拓展绿色地质服务领域,地质工作要服务绿色农业、绿色矿山、绿色园区,要在“山青、水秀、空气清新”上作出贡献;
助推自然资源在绿色中开发,要研发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工作,系统收集新的地质填图、地球物理学、地形(激光雷达)数据,构建科学、可用的地质数据集,确定潜在的稀土资源区,摸清资源家底,全面保障稀土的安全可靠供给。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实现矿业绿色、安全和高效发展的动力。要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拓展关键矿产的来源。

融入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地质科技创新必须从地球系统科学思维观和辩证思维观的高度来提高认识。一要持续提升基础研究,既要注意探测浅部地壳精细结构与能源资源分布、城市地下空间利用问题,也要探测研究关键带的结构、形成与演化机制、物质转化过程与相互作用和观测关键带内部能量和物质通量、迁移和转化问题,更要开展人地耦合系统研究,提出应对策略。二是要强化对生态环保领域的创新研究,围绕地质工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绿色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性的理论数据和理论成果。三是要加强跨学科、跨领域融合研究,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开展地质资料数据集成和开发,促进地质信息成果转化,加快数字牵引,培育硬核实力,提高地勘单位市场化服务竞争力。四是要畅通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努力建设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富有创新创造精神的人才团队。(作者单位: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

猜你喜欢勘查高质量绿色绿色低碳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林业勘查设计》简介林业勘查设计(2022年2期)2022-03-21《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林业勘查设计(2022年2期)2022-03-21《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林业勘查设计(2021年6期)2021-11-26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河北地质(2020年1期)2020-09-16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海峡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

推荐访问:践行 高质量 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