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实践

梁迎秋

开展学校德育教学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对初中数学课程中的文化基因和政治思想进行提炼,使思想政治融入初中数学课程教育的每个环节,从而实现以德育人的目的。

一、运用好数学史

世界数学的发展历程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数学家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更是一部沉浸了生命的光辉和苦难的历程,例如数学家华罗庚,从小艰苦学习,熬夜读书,不为艰难困苦,遨游在数学的海洋里,才能创造出数学的辉煌。因此,作为教授数学知识的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教授一些数学定理时向学生介绍相关定理的来源以及相关数学家是如何通过自我奋斗、坚苦探索才得出这些定理,激发学生对数学家的崇拜,也激励他们不断地学习奋斗,培养他们的民族忧患意识,爱国情结。

二、善于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初中数学教材中关于德育教学的内容微乎其微,我们要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挖掘德育教学的素材,只有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数学课程中。在讲授“统计”这节课时,数学教师可以用通过统计学生是否知道父母的生日作为基本的案例,向学生宣传孝敬父母、关爱父母的德育思想,让学生明白生活来之不易,要體谅父母的辛劳,好好学习,感恩父母。

三、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数学作为一门严格遵守逻辑关系,以分析、推理、判断、论证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在解题中严格遵循数学的逻辑运算关系,每一步都要有理有据。学生在做题时也严格按照相关要求,一步一步地解题,认真练习每一道数学题,有错必改,让学生在练习题的书写中形成严谨、科学、逻辑清晰的学风,明白数学练习中任何步骤的弄虚作假或者小小错误都会导致整个解题的失败,让学生明白学数学如做人,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让学生养成认真科学的做题态度。任何解题步骤的缺失,都会造成数学解题过程的不完美,因此,在做数学题时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按照严格的数学逻辑关系解题,将解开数学的奥秘,如果想着投机取巧,那么也会失去很多增长知识的机会。

四、进行审美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不仅仅是定理与符号,数学中还蕴含无限的美,数学的美表现在如正三角形的对称性、三角形的稳定、正弦函数的规律性、解题过程的柳暗花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等等。数学语言的精妙性,数学符号简单明了的概括性,一个括号可以括住所有,一个问号点名疑问,一个等号两边无论多么复杂、多么的不同,都是相等的。在讲授相关数学概念、定理时,鉴于数学严密的逻辑性,不同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性、以及遵循唯物辩证法的理论,数学中各种数学概念的推广和拓展,都是在事物的发展中普遍联系的,他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发现不同事物的普遍联系,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逐步提升他们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程度和理解能力。这样学生既可以在数学课程中慢慢地理解唯物辩证方法的基本原理,在生活实践中运用唯物辩证法,提升学生的思政理论水平。

五、注重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中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

德育要贯穿于学校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也要在开展的各类活动中插入课程思政相关内容,做到课内课外课程思政不落后。在课外开展数学教学互动游戏时,可以融合一些德育的内容,来增加活动的效果。如在学生学习了函数图像后,让学生回到家中后检查一下自己家里各类电器的功率数,然后再对家里每天电器的使用时间进行统计,计算出电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当一段时间后,图像就会随时间延续很长,让学生观察图像,查找什么时段用电多,每天用电量的变化,制订可以节约用电的方案,锻炼学生对于函数图像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培养孩子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数学课程课程思政定理J. Liouville定理中等数学(2022年6期)2022-08-29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22年4期)2022-05-16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1年12期)2021-03-23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A Study on English listening status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校园英语·上旬(2019年6期)2019-10-09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年28期)2017-11-15“三共定理”及其应用(上)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17年6期)2017-11-09Individual Ergodic Theorems for Noncommutative Orlicz Space∗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2014年3期)2014-11-02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推荐访问:教学实践 初中数学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