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岭南文化,培养学生阅读思维习惯

陈海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关于阅读教学建议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岭南文化是一方沃土,发挥教育体系在岭南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作用,不仅可以加深在校师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对继承和弘扬岭南文化、建设广东文化强省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选取适当的读本,成为智慧阅读活动的载体

广州是有着两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文化魅力孕育着无限生机。这么丰富多元的岭南文化教育资源,我们如何选择利用,让它成为我们智慧阅读的材料呢?我们学校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了《童说岭南》系列的书籍作为读本,开展阅读活动。本系列丛书分别有《街巷探秘》《广饮广食》《小脚走古迹》《古韵系列之歇一歇》《言之有物》等。

广州处于粤语方言区,有不少老百姓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粤语童谣,粤语童谣都与广州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反映儿童生活的点点滴滴,承载着成年人的童年记忆。因此,童谣不单是儿童文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地方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有些传统童谣具有一定的教化作用,但现代媒体的发达和现代教育手段的多样化,使得传统童谣的传承出现危机。随着时代和生活场景的变迁,传统童谣的抢救便显得越发紧迫。我们为了推动岭南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选取了“绘声绘色看方言”系列图书的《广府童谣氹氹转》,让这些经典童谣能够在孩子中传承下去。

以上读本以独特的手绘漫画形式展现浓郁的岭南韵味,非常有趣味性,把岭南美食文化、粤语文化、建筑文化、历史文化、粤语儿歌文化等教育资源整合起来融入到我们的阅读中去,成为智慧阅读活动的载体,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思维习惯。

二、开展系列实践性活动,培养阅读思维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通过引领学生阅读《童说岭南》系列书籍,指导学生读整本的书,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1.开展研学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广州是历史名城,各处的古迹不仅仅属于这座城市,更属于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广州人。为了让学生了解广州的历史,增强荣誉感,激发他们对岭南文化的兴趣,我们首先引领学生阅读《小脚走古迹》,走进五仙观、华林寺、纯阳观、海幢寺、波罗庙等古迹,发掘这座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在阅读前,为了把岭南文化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岭南文化就在身边,激发读书的兴趣,我们在阅读课用图文并茂的课件向学生介绍传统的岭南文化,播放醒狮的视频,了解醒狮的文化,学生都非常喜欢。上美术课时,老师教学生制作醒狮脸谱,制作完后把醒狮脸谱装饰在每个课室的墙报上,学生看着自己制作的漂亮的脸谱,心里美滋滋的,岭南文化已经进入到孩子的心里了。

老师在阅读课上带领孩子阅读《小脚走古迹》,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知道广州有那么多名勝古迹,都很高兴,交流的时候都说为自己是广州人而自豪。书本里的古迹有些孩子去过,但大部分没去过,所以书本里包含的讯息有些是明晰的,大部分是模糊的,为了让学生更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我们开展了一次实践性活动,到黄埔古港古村进行研学活动,带学生重走鼎盛千年的海丝文化之旅,回望“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感受广州辉煌的海上贸易史。黄埔古村是广州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是广州辉煌海贸史的见证。黄埔古村因黄埔古港而繁荣,人才辈出,至今在黄埔村还保存着古港口、古宗祠、古庙宇、古民居及名人故居等,是一座“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活的博物馆。学生兴高采烈地跟着导游游玩,认真听导游介绍,并做好笔记,收获良多,书中的古迹就出现在眼前,别提多高兴了。回到学校,学生意犹未尽,聚在一起交流讨论,把《小脚走古迹》翻了又翻,商量着要去哪个古迹游玩,兴致可高了。

2.家校共育,共促成长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我们要通过家校共育,来缔造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岭南文化的传承,学校和家长要形成合力,家长也要重视岭南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背着书包的你,走在上学路上时,是否曾尝试探寻所经街巷故事?在广州,每一条街巷,每一处风景,都隐藏着一段引人入胜的什么故事呢?“食在广州”早在一百年前就已享誉全球,广府人素以好吃、擅吃著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你又是否知道,艇仔粥、鸡仔饼、咸煎饼、佛跳墙、泮塘五秀……藏着一段段或感人、或有趣的故事?而扣指谢茶礼和揭盖加水的广州独特饮茶文化又是从何而来?假日里,我们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去阅读《街巷探秘》和《广饮广食》这两本读本。之前是老师带领学生去读书,带着学生走出去进行研学活动,现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读本,互相交流学习,答疑解惑,并开展“我为广府文化代言,请为我点赞”研学活动,带着孩子到书中所提到的街巷去回味隐藏的故事,去品尝广州的传统美食……

学生们精彩的“我为广府文化代言,请为我点赞”研学活动微信朋友圈的展示,让很多朋友真真切切感受到我们学校开展的智慧阅读活动,扎实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岭南文化,培养了语文实践能力,发展了思维。

3.小组合作,激发潜能

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现在,即便在广州老城区的幼儿园和小学,不少小朋友已不会说粤语或不愿意说粤语——如果是来自外地移居广州的家庭的小朋友,尚可理解,但眼见不少广州土生土长的小朋友也是如此,就实在令人担忧了。我们利用《言之有物》《古韵系列之歇一歇》《广府童谣氹氹转》这三本有关惯用语、俗语、歇后语、童谣的读本,让孩子们在校外日常生活中讲起粤语,传承岭南文化。

我们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会讲粤语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每组4-6人。为了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可以使读书活动在轻松融洽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读书活动中,每个小组根据学生的特点明确分工——善于组织的学生当组长,负责组织学习;
善于书写的学生做记录;
善于表达的学生做中心发言人,负责面向全班交流本组学习结果;
请会讲粤语的成员根据书本内容教其他成员讲惯用语、俗语、歇后语和唱童谣。我们开展了主题班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歇后语比赛、童谣表演等,成员们积极筹备,策划节目,组织排练,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尽自己的能力为小组争光。

4.动手操作,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我们在活动中要放手让学生参与操作活动,使他们在摆、拼、剪、折、量、捏、画等活动中,体会主动参与学习的乐趣,提高动手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在做中学,玩中学,在做中求进步,从而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学生们阅读《童说岭南》系列读本,会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用生动的日记、漂亮的手抄报、独特的生活书等方式记录下来,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大提升,少儿图书馆与我校合作开展了“立体书发展故事会”,为學生们带来了“神奇立体书”系列活动与相关讲座。同学们对精美有趣的立体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校美术课和课后社团创意美术的立体贺卡学习,已经让同学们对立体书的制作方法都有一定了解,同学们通过相关教学资料,加上简单的练习,就能轻易掌握立体书的原理和基本技巧了。

在假期里,学校让学生们进一步探究有趣的广府文化,发掘粤语词句背后的故事,DIY一本属于自己的“立体《粤语词典》”。在制作的过程中,很多细节值得琢磨,如立体书如何站起来,如何贴要保证能合上,等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对学生的精细动作很有帮助,而且对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思维发展也是非常好的启发。学生们热情高涨,摩拳擦掌,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无限的创造力,制作出一本本精美的《粤语词典》立体书。打开立体书的一瞬间,一个个立体的页面,一处处灵动的设计让我们叹为观止,只想沉浸在这个充满艺术感和想象力的世界中,享受阅读带来的惊喜和快乐,这就是立体书的神奇魔法。

我们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应当积极利用读本以及身边的岭南文化,让学生参与到里面去,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思维习惯,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古迹岭南文化粤语古迹“开发”之忧工会博览(2022年33期)2023-01-12岭南文化名家网络文学评论(2022年4期)2022-08-11——粤语·女独·伴唱">广府人
——粤语·女独·伴唱岭南音乐(2022年6期)2022-02-04敦煌古迹旅游景点与《周易》西夏研究(2020年1期)2020-04-01京都古迹阅读(低年级)(2019年5期)2019-07-18粤语对话庄文强 如何平衡双雄故事电影(2018年10期)2018-10-26优雅古风与经典流行的全新演绎 童丽《粤语十大金曲Ⅱ》家庭影院技术(2017年10期)2017-11-23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2期)2016-12-012016广东省粤语歌曲创作征集活动通知岭南音乐(2016年4期)2016-11-21在外来务工人员中普及社会科学知识与岭南文化的教育亚太教育(2015年18期)2015-02-28

推荐访问:岭南 培养学生 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