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董伯儒

摘要:名著经久不衰,极具艺术审美价值,可以启迪学生心灵、陶冶情操,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初中阶段正处于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积极开展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不仅是拓宽学生阅读面、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关键,也是推动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动力。鉴于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唯有重视整本书阅读教学,并基于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才能不断提升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名著;
整本书;
阅读教学

在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阅读量保持在260万字以上,每年阅读2~3部名著,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名著历经岁月的沉淀,经久不衰。同时,名著极具艺术审美价值,学生在名著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大量的语文知识,也能受到教育和启发,不仅陶冶了自身的情操,也在名著的引导下,逐渐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鉴于此,面对新课标的要求,唯有重视名著整本书阅读,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坚持整本书阅读,全面革新以往的碎片化阅读习惯,使其在整本书阅读中回味经典,掌握最佳的阅读方法,才能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1   初中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优化的必要性

鉴于名著中蕴含的教育价值,积极开展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积淀文学知识。名著是某一个特殊时期的优秀文化产品,也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学生通过名著整本书阅读,可根据名著作品中的细致描绘,了解历史与社会背景,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掌握相关的社会历史知识等。可以说,名著整本书阅读有效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

第二,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阅读活动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名著是在特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文学作品,极具社会性,并经过历史的沉淀。学生在名著整本书阅读中,不仅会对名著中的内容和场景形成全面、深刻的感知,还能在多角度的分析中、文章写作内涵和写作思想的探究中,促进语文思维的发展。

第三,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人文素养。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思想道德素养、人文素养形成的关键阶段。名著极具人文教育价值,积极开展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使其在无形中获得启发,并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升其语文人文素养。

第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积累,掌握语言表达的技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等。但在传统阅读教学中,由于阅读篇幅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低,致使学生在阅读中常常出现溜号的现象,难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鉴于此,通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在持续性阅读中获得成就感,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纵观当前教学现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对整本书阅读教学认知不足。名著整本书阅读作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其认识不足,认为名著整本书阅读对学生的成绩提高作用不大,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在这种片面的教学思维影响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很少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学生在阅读时也不会认真思索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并且在阅读中还存在思维僵硬、无法积极整体吸取知识等情况,难以达到学科素养下的阅读教学要求。另一方面,在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常常以考试为中心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在死记硬背中掌握名著中的相关角色、事件等,并未站在整本书的视角培养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在这种滞后的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思想影响下,学生的阅读始终停留在“浅表化”阶段,无法达到理想的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

2   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探究

2.1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课程体系中

促进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课程建设,是提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健全相关的课程体系,将整本书阅读纳入具体的阅读教学计划中。一方面,应结合初中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基于具体的语文课时,科学设计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计划,确定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内容。同时,为了保障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指导效果,在构建整本书阅读教学体系时,应结合初中生的阅读能力、阅读素养等,科学选择适宜的名著,并将其与现有语文课程整合起来,真正实现名著整本书阅读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重视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初中语文教师转变传统的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理念,不仅要从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还应科学规划整本书阅读的时间,切实保障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对《朝花夕拾》这一名著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结合名著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整本书阅读时间确定为三周。要求学生在第一周了解相关知识,完成对鲁迅童年记录的阅读学习;
第二周,则围绕批判封建思想、封建教育的內容展开阅读;
在阅读的第三周,则围绕亲友和师长的尊重和怀念内容进行阅读。如此,通过科学的时间安排,学生在持续化的阅读中高效完成名著整本书阅读学习。

2.2科学选择名著阅读书目

科学选择书目,是开展名著整本书阅读的关键。为了真正提高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前,要重视阅读书目的选择。一方面,基于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选择。学生是进行名著整本书阅读的主体,选择的名著阅读书目,唯有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才能促使其更好地参与其中。例如,针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可结合教学需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将《朱自清全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老舍全集》《资治通鉴》《鲁迅全集》等名著作为整本书阅读推荐书目;
针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鉴于其语文知识水平、认知思维特点,可将《呐喊》《闻一多全集》《茅盾全集》《居里夫人传》《礼记正义》等纳入名著整本书阅读清单中;
针对九年级的学生,可将《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高尔基文集》《孟子》《战国策》等纳入名著整本书阅读清单中。另一方面,在科学选择名著整本书阅读清单时,还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尽量选择其感兴趣的名著。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才能在阅读兴趣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参与到名著阅读中,并在阅读中吸取知识、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

2.3激发学生名著整本书阅读兴趣

兴趣是开展高效阅读的基础与关键,直接决定了阅读的效果。鉴于当前初中生名著整本书阅读兴趣低下的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全面提升学生的名著整本书阅读效果。一方面,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名著阅读兴趣。在开展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之前,可紧紧围绕名著的内容,充分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与名著相关的精彩影视片段,以此营造良好的阅读情境,激发初中生的名著阅读兴趣。同时,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名著整本书阅读氛围也随之变浓,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名著整本书的阅读热情。例如,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开展之前,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西游记》中的相关片段,以此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其阅读欲望。另一方面,运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在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应努力转变传统枯燥的阅读教学指导方式,基于名著内容,选择一两个典型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例如,在《水浒传》的整本书阅读指导之前,就借助了这一方式,选择了武松打虎、林冲雪夜上梁山、智取生辰纲等经典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还有,应根据学生的需求,适当调整阅读内容。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名著整本书阅读兴趣,在优化阅读教学指导时,还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一系列的阅读书目,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

2.4优化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

为了真正提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初中语文教师在优化阅读教学时,应灵活开展阅读教学指导,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中,完成名著整本书的深度阅读。

首先,基于任务驱动强化整本书阅读。在具体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中,可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将读书的方法和整本书阅读的任务有机整合到一起,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阅读任务单,以便于学生在任务单的引导下,自由阅读、深度交流,最终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和启发。例如,在《昆虫记》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就为学生设计了略读规划任务单、精读规划任务单。略读规划任务单中主要包括“昆虫的一生、昆虫的群文阅读、昆虫的比较阅读”等。其中,“昆虫的一生”就是基于同一类型的昆虫进行阅读;
“昆虫群文阅读”就是将同一种类型的昆虫放到一起进行阅读;
“昆虫比较阅读”就是将不同的昆虫放到一起进行对比阅读。精读规划任务单就是以整本书中的精彩片段为主,以此开展针对性的阅读。

其次,实施专题探索指导。在初中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中,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可围绕整本书的内容、主旨、社会意义等方面设置专题,并以此开展探究性阅读。例如,在《朝花夕拾》的整本书阅读中,就围绕这几个方面,设计了不同的探究专题:第一,以小说中的人物为切入点,围绕《范爱农》中的范爱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等重要人物展开专题探究学习;
第二,基于整本书内容,以鲁迅童年的生活经历为专题进行探究。在专题探究中,对《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等文章进行分析、归类,以此对鲁迅童年的生活经历展开探究学习。同时,为了持续深化探究学习,在本专题的探究学习中,又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探究任务,包括对重点段落、重点字词进行批注;
体会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
对文章中的故事情节进行续写等。如此一来,借助专题探究,真正提高了名著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性。

最后,积极开展阅读分享活动。鉴于初中生的认知思维发展水平、心理特点,在优化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时,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围绕整本书阅读中的感悟展开分享、交流,以便于学生在成果展示、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加深对名著整本書内容的理解。例如,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本书阅读中,为了强化阅读效果,就基于本书的内容、特性,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展开阅读,并在阅读中厘清文章的主要内容、情节、人物关系等。之后结合阅读需求,引导学生在课下自行搜集资料,了解作者的经历、创作背景等,并借此更好地理解名著内容。

2.5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为了保障阅读效果,还应努力构建与其相契合的教学评价体系,基于教学评价的价值功效,巩固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效果,并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方面,充分发挥自主测评的优势,了解学生整本书阅读情况。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主体性,可在班级内成立自主测评小组,负责学生的阅读测评、统计等工作。在具体测评时,应紧紧围绕阅读的内容,为其设计相关的题目,结合学生的回答了解其阅读情况,精准把握学生的阅读进度,以便于教师结合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另一方面,在优化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时,还应基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多元化的原则,灵活开展阅读评价。这主要是因为阅读属于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主题不同,产生的观点和感悟也不同。鉴于此,在开展评价时,不仅要为学生搭建各种展示平台,还应积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便于学生在辩论会、改编话剧、漫画、朗诵等不同形式的评价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素养。

综上所述,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的实施,明确了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倡导教师积极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循序渐进,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从思想观念上重视整本书阅读教学,还应将其纳入具体的教学计划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阅读书目、激发阅读兴趣、加强阅读指导、优化阅读评价等,使得学生在名著整本书阅读中逐渐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卢兰云.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指导方法的研究与探索[J].作文,2023(4):31-32.

[2]王新博. 解析整本书阅读理念下的名著阅读教学[C]//.对接京津:新的时代 基础教育论文集,2022:703-705.

[3]唐玉玲.名著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2022(20):15-16.

[4]张婉婷,唐瑛.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2(19):62-64.

猜你喜欢名著整本书初中语文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论语》整本书阅读学校教育研究(2022年9期)2022-04-18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9年10期)2019-08-13国外名刊名著财经界·上旬刊(2018年6期)2018-06-14国内外名刊名著财经界·上旬刊(2018年2期)2018-03-06

推荐访问:本书 名著 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