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与探索

柳苏凌

韩佩君

钢琴教育博士

中国音乐学院教育学院钢琴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新加坡CAPITAL COLLEGE特聘教授

多年来致力于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与演奏

回想第一次采访韩佩君是在2013年,那时候她刚刚开始尝试在中国钢琴作品领域的探索与研究。如今,10年过去了,她在中国钢琴作品方面又有哪些感悟和心得呢?

根植于“爱”的教育

肩负中国钢琴艺术传承使命

2022年年末,中国音乐学院教育学院2019级本科生陈炜豪参加了“2022普罗科菲耶夫国际音乐比赛”总决赛,荣获演奏家组第三名;
同时与同班的许资旋同学获得了四手联弹组第三名的好成绩。两位同学在该项国际比赛中取得佳绩,他们的指导教师便是韩佩君。得知此讯后,我再次采访了韩老师。

韩佩君的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她为“韩妈”,这是对一位教师最高的“褒奖”。在学生眼中,她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恩师,也是学生心中的“妈妈”,因为她把爱倾注给了钢琴教学和她的学生们。当然,在我的眼中,还有更为深沉的看见。一位中国音乐学院的钢琴教师,对中国钢琴作品发自内心的热爱与投入,这是中国钢琴事业的火种和希望。尽管这些年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青年钢琴教师,但韩佩君一直专注于中国钢琴作品领域的实践与研究,在10年时间内举行了8场中国作品专场音乐会,并与志同道合的专家教授与学者们一起即将合作出版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钢琴作品选辑,主动担起了中国钢琴艺术传承的历史使命。

说起韩佩君对中国钢琴作品领域的热衷,源于她曾经在中国音乐学院这块民族艺术土壤的长年熏陶。中国音乐学院作为国内最顶尖的民族艺术摇篮,拥有丰富的民族艺术资源和艺术理论,韩佩君30年前第一次走进中国音乐学院,便被这浓浓的传统艺术魅力所折服。她说道:“我在校读书时候的,当时的系主任徐晓林教授,她是一位作曲家,她创作了很多成功的民族音乐作品,徐老师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你的研究领域要着重在中国音乐上,你一定要做出自己的特点。徐教授的这句话深深地影响着我,我非常感恩她在我那么年轻的时候,给我树立了一个教育者清晰的人生目标。”

牢记前辈的嘱托,韩佩君逐渐在教学中融入理想,并逐步开展以“挖掘、研究中国音乐”为特色的中国钢琴作品的探索与实践,不断学习积累,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目前,韩佩君与她的学生们一起积累了8场中国钢琴专场的作品数量和宝贵的学习经历,这是一项相当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工程,而且还在持续的进行。韩佩君说道:“我考虑把这些曲目优化更新,推出更多有新意的中国钢琴新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她还把中国钢琴作品的推广从中国做到了新加坡、奥地利、美国等国际音乐院校和学术活动现场,不失时机地为中国钢琴音乐争取更多展示的机会,让世界了解中国当代钢琴音乐艺术的发展现状。比如,2021年她入选美国钢琴教学法国际学术会议(National Conference onKeyboard Pedagogy 2021),向西方世界介绍当代中国钢琴音乐。

坚守中国钢琴作品教学

以探索实践开拓学子视野

众所周知,中国钢琴教育界对中国钢琴作品怀有太多的期待,但同时也有很多现实的困难。因此,高等艺术院校对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与探索始终探讨不断,但有效的推动是要落实到行动与实践中,韩佩君在日常教学中则十分注重对于中国钢琴作品的实践与探索。近10年来,她的大部分学生都参与到她的中国钢琴作品项目中,或参加演出,或参加曲目的编创,或参与音乐会的策划与制作。“让更多的人知道重视中国钢琴作品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和引导。”韩佩君用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在音乐学习上的主动性,并且更加主动地研习中国钢琴作品。大部分学习钢琴的学生,从小接受的都是西方音乐教育体系,大家对于中国钢琴作品总有诸多“不习惯”。在中国钢琴作品的探索与实践中,她鼓励学生朝着更加全面的音乐素养方向发展,除了演奏,还能编创、策划、执行等。她强调,中国音乐学院教育学院的毕业生,大部分要从事教育岗位,他们对于中国音乐作品的喜爱程度决定着他们将来是否愿意推广中国音乐,投身到发展中国民族艺术中去,这些无疑对中国钢琴艺术与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不忘初衷

深情凝望中國钢琴事业的未来

韩佩君说道:“我特别幸运,一路跟随着很多名师,包括钢琴演奏家、教育家谢华珍教授、周铭孙教授和鲍蕙荞教授,音乐教育家谢嘉幸教授和音乐学家魏廷格先生等中国钢琴教育领域与音乐教育理论领域的前辈们,还有我在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访学期间的导师、美国音乐教育家Dr.Randall Everett Allsup教授,在他们身上,我学习到了很多为艺术、为人应该具备的高尚与真诚的品格,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音乐教育者的使命与责任。”

在现实教学中,每一位高校教师都有自己的教研方向和目标,韩佩君也不例外。身在中国音乐学院——民族艺术的殿堂,对于推动中国钢琴作品的传播更多了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她说:“我的授业恩师们都将目光投向了中国钢琴作品的无限事业之中。我拿什么去回报老师们的恩情呢?恐怕没有什么比传承他们的事业,完成他们的梦想,推动中国钢琴事业发展更好的了。”可想而知,这些年中,韩佩君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一直在中国钢琴作品的研究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从《琴韵》到《探索·实践》,从作品的委约、与作曲家的探讨、再到对音乐会的策划,几乎每一场音乐会,她都事无巨细地把关每一个细节。在艺术创作方面,从钢琴独奏到室内乐作品,凭借对中国钢琴音乐的热爱,韩佩君不断尝试突破,挖掘当代中国钢琴作品的潜力和创新空间,因此她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音乐家朋友,不断提升自己对中国钢琴艺术的认知与深度。

韩佩君对音乐教育事业的执着,对中国钢琴事业的勤奋,源自于她对教师职业发自内心的热爱。她出身教育世家,父母和哥哥都从事教育,使命感和责任感是她对教师职业最深层的理解。她说:“我希望我的学生们感受到被尊重、被支持、被关爱。我认为,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弹奏88个琴键,更是向他们传递琴键背后的音乐、音乐背后的文化,是在塑造人的品格以及他们对于音乐教育工作的理解与感悟。我也非常感谢我的学生们,是他们使我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思考、更新教学策略,他们给予了我很好的成长与学习空间。”

韩佩君对我说:“无论何时,我的简历上永远都会有一句:多年来致力于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与演奏。这是我的愿景,也是对自己的鞭策和目标。希望我可以尽一份微薄之力,向更多热爱音乐的朋友们介绍中国音乐——聆听中国的声音。”

猜你喜欢中国音乐学院钢琴音乐吟诵的旋律性初探黄河之声(2020年5期)2020-05-21纸钢琴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6期)2017-06-06敖丽芳 达斡尔的歌声在中国音乐学院唱响草原歌声(2016年1期)2016-11-15音乐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6期)2016-09-05研究生层次传统音乐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其构想——以中国音乐学院为例(发言提纲)乐府新声(2016年4期)2016-06-22钢琴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16年1期)2016-03-04半夜敲门爆笑show(2015年1期)2015-03-26漂亮的钢琴小朋友·快乐手工(2015年1期)2015-03-13中国音乐学院上海校友会成立小演奏家(2014年3期)2014-04-25音乐数位时尚·环球生活(2009年8期)2009-11-19

推荐访问:钢琴 致力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