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困境及突破

何玲

我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作为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智慧,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层群众文化舞蹈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因此,探讨如何促进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定义与特点

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定义

基层群众文化舞蹈是指在中国农村和城市基层群众中流传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间色彩的舞蹈形式,是表达基层群众生活情感和文化认同的艺术形式。它们通常源于当地的民间传统,或者是为了庆祝重要节日在重要的场合创作的,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1 ]。

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特点

基层群众文化舞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表达基层群众生活情感和文化认同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农村和城市基层群众中,基层群众文化舞蹈一直流传至今,且具有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间色彩。

一是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基层群众文化舞蹈通常流传于地方社区和乡村,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因此具有地方特色。例如,一些地方的舞蹈可能会使用当地传统的乐器或歌曲,并融入地方特有元素,如农民耕种、渔民捕鱼等行为动作。二是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民间色彩非常浓厚。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大多是民间传统舞蹈,源于人民生活和民间传说,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能够反映出当地人民的信仰、习俗和生活方式。例如,一些舞蹈会表现出当地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也有一些舞蹈是为庆祝特定节日而形成的习俗和传统。此外,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动作和形式相对简单易学,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和训练。这也使得基层群众文化舞蹈更加贴近基层群众,参与性和互动性更强,能够提高人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增强集体凝聚力[ 2 ]。基层群众文化舞蹈逐渐成为一种娱乐和交流的方式。三是基层群众文化舞蹈通常是集体表演形式,强调集体合作和协调。通过集体表演,基层群众可以实现更好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增强集体凝聚力和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在一些重要的场合和节日,基层群众文化舞蹈是展示当地文化和风俗的重要方式。四是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具有较强的传承性和韧性。由于它们是在民间传承和流传的,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会发生不同的变化。但是,基层群众文化舞蹈依然能够在当地得到保护和传承,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当地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同时,其也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和变化。五是基层群众文化舞蹈有着较强的交流性和融合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同时,其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中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交流和融合。这种交流和融合,不仅为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发展壮大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使得当地文化得以更好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提升了当地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总而言之,基层群众文化舞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间色彩,具有简单易学、集体表演、生活化等特点,同时也具有较强的传承性、交流性和融合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會环境中,基层群众文化舞蹈通过不断的演化和发展,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困境

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是指由普通群众自发地创作、演绎并传承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虽然这种形式的创作和表演具有丰富多样、民间特色浓厚的特点,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面临着许多困境,具体如下。

缺乏专业化的指导和支持

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多数是由普通民众自发创作的,缺乏专业的指导和支持。这使得这些文化艺术形式在技巧、表现和设计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其艺术质量和观赏效果。另外,由于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培训,基层群众文化舞蹈难以得到广泛传承和弘扬。一是技巧不够精湛。许多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者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舞蹈训练和指导,缺乏对舞蹈技巧的深入理解,导致其在舞蹈技巧、节奏感和表演技巧等方面存在不足。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观众对舞蹈的感受和认同,降低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艺术水准[ 3 ]。二是设计不够精细。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设计往往比较朴素,缺乏精致的舞台布景和服装道具等,使得舞蹈表演单调乏味。此外,缺乏对舞蹈场地和音响设备的充分了解和使用,也会对舞蹈表演效果产生负面影响。三是缺乏创新。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历史悠久,风格多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在传承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缺乏创新。许多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和表演形式缺乏新意,难以吸引年轻观众,这一问题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四是缺乏保护传承。由于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缺乏专业化指导和支持,其保护传承也受到了威胁。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层群众文化舞蹈传承人逐渐减少,其保护和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资金、场地和设备不足

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往往面临着资金、场地和设备不足的困境。其常见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一是资金不足。由于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多是由社区或群众组织自发组织筹备的,缺乏必要的资金和资源,难以保证活动长期顺利开展。这些组织往往需要自筹资金用于场地租赁、道具制作、服装设计、音响设备租赁等方面。但是,由于这些组织的规模较小,资金来源有限,很难保证基层群众文化舞蹈活动的持续性和质量。二是场地不足。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表演由于缺少合适的场地,这些文化艺术形式往往难以展示出其全部的艺术魅力。许多基层群众文化舞蹈活动只能在社区或学校的小礼堂、活动室等进行,这些场地空间狭小,设施简陋,很难满足舞蹈表演的需要。同时,场地的租赁费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是组织方的主要经济压力。三是设备不足。除了场地外,基层群众文化舞蹈表演还需要合适的设备来保证表演顺利进行,如音响设备、灯光设备、摄像设备等。使用这些设备不仅需要专业技能,还需要足够的资金来购买或租赁。但由于基层组织的资金状况不佳,这些设备往往难以满足表演需求,导致表演效果不佳。四是传承受限。由于资金、场地和设备的不足,许多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往往无法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承和发展。在许多地区,由于缺乏合适的场地和设备,许多年轻人没有机会接触这些文化艺术形式,缺少了解它们的机会[ 4 ]。这导致许多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传承和弘扬面临着巨大挑战。

文化市场竞争激烈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受到大众的关注和喜爱,如豫剧、川剧、评剧、黄梅戏等。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化进程的推进,这些文化艺术形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威胁。以豫剧为例进行说明,虽然豫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但是在当代市场经济中,其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首先,由于豫剧受众年龄普遍偏大,豫剧剧场经常处于空置状态,其票房收入不足以维持日常演出开销。其次,由于豫剧演出的复杂性和其技术含量较高,其演员和剧团的成本不断增加,这加剧了豫剧发展的经济压力。再次,许多商家利用豫剧的知名度,将其商业化和娱乐化,推出了大量不符合传统艺术要求的节目和产品,给豫剧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艺术特点的同时,创新和更新基层群众文化舞蹈,使其在现代市场中找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保护传承难度大

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长期且艰难的任务。由于这些文化艺术形式多数是由社区或群众组织自发组织和筹备的,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培训,所以其保护和传承难度较大。另外,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许多年轻人不再关注和重视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传承和弘扬,这使得这些文化艺术形式面临着传承断代和逐渐消亡的风险。

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思考建议

加强对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者的专业指导和支持

为保证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顺利进行,有必要加强对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者的专业培训和指导,以提高其技能水平,增强其舞蹈创作表现力。为此,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为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者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为了提升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艺术水平,可以组织专业的舞蹈指导和培训班,向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者传授相关技巧和知识。这有助于提高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艺术水准,提升观众的观看体验。二是提供设计和制作支持。为了增强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舞台表演效果,可以为其提供专业的设计和制作支持,包括舞台布景、服装设计、灯光效果等。同时,增加对场地和音响设备的了解和使用,以增强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表演效果。三是进行创新。为了吸引年轻观众关注并参与基层群众文化舞蹈,需要对其进行创新。可以鼓励创作者尝试新的创作和表演形式,增加部分时代元素,以更好地适应当下观众的喜好。四是加强保护和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可以加强对基层群众文化舞蹈传承人的培训指导,建立保护传承制度和机构;
同时,提高社会对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鼓励更多人参与和支持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传承和创作[ 5 ]。

加强多方支持,主动解决问题

针对基层群众文化舞蹈面临的资金、场地和设备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政府支持。政府可以加大对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经费支持,包括设立文化基金,提供专项经费等,以帮助基层组织筹措必要的资金。同时,政府还可以鼓励社区、学校等地为基层群众文化舞蹈活动提供场地。二是寻求赞助和捐赠。组织方可以寻求企业、个人等的赞助和捐赠,以获得必要的资金和设备。例如,可以与当地企业合作,寻求场地和设备支持,或向社会募集,筹措必要的资金。三是加强宣传。组织方可以加强对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宣传,鼓励更多年轻人加入其中,举办更多演出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些文化艺术形式。四是利用现有资源。组织方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社区的礼堂等作为表演的场所。此外,还可以利用现有的音响设备、灯光设备等,以减少设备租赁费用。总之,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发展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对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多方支持,为其寻找合适的场地,利用现有资源,寻求赞助,以及加强宣传等方式,可以帮助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克服困难,使其实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突出自身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为了使基层群众文化舞蹈获得更多观众的喜爱,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地传承下去,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引入创新元素。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应该引入新元素,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具体而言,可以结合现代音乐、舞蹈和服装等元素,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
也可以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等,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二是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传承和发展。三是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文化交流是推广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重要途径,可以组织基层群众文化舞蹈节、文化交流活动等,与其他地区、国家的文化团体进行交流。四是支持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经济发展。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支持。具体可以通过提供场馆、资金和设备等方式,减轻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发展的经济压力,推动其发展[ 6 ]。

加大保护力度,落实保护工作

为有效解决当前基层群众文化舞蹈保护和传承难度大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建立专业培训机构。建立专业的文化艺术培训机构,引进专业人员对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者进行指导和培训,提高其文化艺术水平和保护传承能力。二是加强对社区组织和文化艺术团队的建设,同时加强其自身管理和发展能力,保障文化艺术活动的持续性和发展性。三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传承和推广。创作者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录制视频、创建网站等方式,将基层群众文化舞蹈传承和表演推广到更广泛的观众中,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引导年轻人参与。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艺术比赛、展览、讲座等活动,引导年轻人参与,提高他们对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认识和兴趣,从而推动其传承和弘扬基层群众文化舞蹈。

综上所述,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是民族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徑。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尝试,挖掘文化底蕴,注重创新实践,加强人才培养,共同推进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发展,为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1]崔花.关于创新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思考[J].参花,2023(03):110-112.

[2]谢凝.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思考[J].大众文艺,2020(22):5-6.

[3]戴沉沉.浅谈关于创新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思考[J].作家天地,2020(07):173-174.

[4]李珞斯.关于创新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思考[J].中国文艺家,2020(02):40.

[5]朴春红.关于创新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思考[J].中国文艺家,2020(01):36.

[6]姚瑶.关于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几点思考[J].品位经典,2019(12):16-17.

(作者单位:上思县文化馆)

猜你喜欢舞蹈创作群众多让群众咧嘴笑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学舞蹈的男孩子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冰上舞蹈搭档疯狂英语·新策略(2019年11期)2019-12-18舞蹈课孩子(2019年10期)2019-11-22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一墙之隔》创作谈读友·少年文学(清雅版)(2018年3期)2018-09-10“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杂文月刊(选刊版)(2018年9期)2018-05-14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人大建设(2018年1期)2018-04-18我和舞蹈创新作文(小学版)(2016年11期)2016-11-11创作随笔文艺论坛(2016年23期)2016-02-28

推荐访问:群众文化 困境 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