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自治县茶园病虫害管理现状与对策

刘吉波 钱杉本 马立锋

摘要:通过对酉阳自治县茶园病虫害管理现状的深入调研,明确了该县主要茶园病虫害发生种类及分布、绿色防控技术及化学农药使用现状,发现了该县目前在茶园病虫害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规范茶园病虫害用药标准、做好茶树公共植保服务、建立茶园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茶园病虫害;
绿色防控技术;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S43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50 (2023) 05-70-4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武陵山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生长。近年来,酉阳自治县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基地,全县茶叶种植面积从2017 年的3 300多hm2发展到现在的6 600 多hm2,已成为重庆市茶叶生产重点区县。茶产业的发展在酉阳自治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更好地服务好这一优势产业,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全面了解酉阳自治县的茶园病虫害发生及管理现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希望为茶农开展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1 酉阳自治县茶园病虫害管理现状

1.1 主要病虫害种类与分布状况

据已有相关报道,酉阳自治县茶园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茶小绿叶蝉、茶网蝽、茶毛虫、茶蚜、叶斑病等。此次调查结果(图1) 也表明,目前酉阳自治县发生的主要病虫害种类排名前5 位的分别是茶网蝽、茶小绿叶蝉、茶毛虫、叶斑病和茶蚜,其中出现最多的是茶网蝽,且近年来有发生日益严重的趋势。

宜居乡、龙潭镇、五福镇、木叶乡等7 个乡镇共有茶园面积3 226 hm2,相对集中连片,占全县茶园面积48.9%。对这7 个主要产茶乡镇的调查结果(表1) 表明:宜居乡是主要病虫害种类发生较多的乡镇,涉及茶网蝽、茶小绿叶蝉、茶毛虫、叶斑病等4 个病虫种类;
7 个主产乡镇中,茶小绿叶蝉普遍发生。

1.2 茶园病虫害管理现状

从调查情况来看,酉阳自治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普及率不高,目前就几家规模种植企业使用诱虫色板、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等,总应用面积不足1 500 hm2。性信息素防治茶树害虫高效、环保、专一性强,但目前酉阳自治县仅有重庆市酉茗堂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基地利用性信息素防治茶毛虫。

该县茶园病虫害防治主要以喷施化学农药为主,目前茶园常用的农药品种有:联苯菊酯、噻虫嗪、啶虫脒、吡虫啉、辛硫磷、甲维·吡丙醚、石硫合剂、甲基托布津和百菌清等9 种,其中杀虫剂7 种,杀菌剂2 种(图2)。但这些使用的农药中,甲维·吡丙醚、甲基托布津未在茶树上登记;
啶虫脒、吡虫啉两种农药的水溶性高,欧盟进口茶叶的农药残留检测限量均为0.05 mg/kg;
联苯菊酯已在绿色食品标准目录中删除,绿色食品茶園不能使用。

2 酉阳自治县茶园病虫害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对病虫害认识和防治不到位,缺乏有效引导

茶园病虫害具有多种类型,不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为害症状各不相同,茶农由于认识不足,当病虫害发生时,无法正确识别,更谈不上正确用药。对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方法不够了解,过于依赖化学防治,认为化学防治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只知“治”而不知“防”。

2.2 防治措施单一,绿色防控技术普及率不高

通过酉阳自治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应用调查了解到,仅重庆果蕊茶业有限公司、重庆市酉茗堂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酉阳县桑竹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梭椤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4 家茶叶生产企业使用了灯诱、色诱等绿色防控技术,其他茶叶生产经营主体基本都是喷施化学农药防治病虫,绿色防控普及率不高。同时,诱虫灯、诱虫色板、性诱捕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诱虫灯维护不到位,不能正常亮灯诱集;
未能按照诱虫靶标选择合适的诱虫色板和掌握正确的悬挂方法;
性诱捕器诱芯不更换、色板粘纸更换不及时等。

2.3 化学农药选择、使用不规范

从实地走访和座谈中了解到,酉阳自治县在茶树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用药时间把握不准,错过防治关键时期,导致防治效果不理想;
过度依赖化学防治,且农药选择单一;
使用未在茶树上登记和水溶性高的农药等。以上这些不合理、不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容易破坏茶园生态环境,导致茶叶中农药残留问题,从而影响茶叶质量安全水平[1]。2.4 缺乏社会化服务组织

酉阳自治县对茶树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依靠生产经营主体凭经验独立防治,还没有专业化的社会化服务机构为茶农提供技术指导、统防统治等服务。在生产中, 更多体现在受害后的“ 治”上,缺乏“预测预报”,防治没有整体性,大多数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防治植保器具使用上,仍以手动喷雾器为主,缺乏高效的新型静电喷雾器、机动弥雾机、植保无人机等器械。

3 对策与建议

3.1 做好茶树公共植保服务

加强政府层面的服务工作,将茶树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纳入农业农村委员会的事务工作。引导组建茶树植保员队伍,每个茶叶主产村配备1 名茶树植保员,对其进行技术培训,并由茶树植保员对各个区域的防治工作进行上传下达。通过高素质农民知识更新等平台,加强茶农的科普培训,提升茶农生产技能。

3.2 提高茶园绿色防控普及率

加强示范引导,建立茶园害虫灯诱技术、色诱技术、性诱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等绿色生态防控示范基地,让茶农真正从感观上认识生态防控的优点与重要性,切实解决认识不到位、先进技术难落地的问题,让茶农跟着学、跟着干。出台对绿色防控基地的奖补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在绿色防控试验、示范基地打造,茶农绿色生产防控设施、设备、耗材等方面给予适当奖补,减轻茶农在病虫害绿色防控方面的投入,提高茶农绿色生产积极性。开展形式多样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从病虫害的识别、发生规律、科学用药、防控设施设备的使用与维修等方面进行培训,提高对病虫害的科学防治水平。

3.3 规范茶园病虫害用药标准

制定茶园病虫害防治用药技术规范,引导茶农严格按照规范的施药量、施药方法、施药次数、安全间隔期等使用农药,不使用国家禁限用农药;
指导茶农建立茶园生产管理台帐,加强用药检查,杜绝禁限用农药在茶树上使用。开展茶园用药质量安全抽检,对不按规定使用农药,在茶叶中检测出禁限用农药残留的,进行严格处罚,同时在政策支持、品牌应用等方面给予限制,为茶园用药把住源头关。引导茶农采取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广泛推广应用病虫生物防控技术[2-3],不使用禁限用农药和水溶性较高的农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3.4 建立茶园社会化服务体系

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合作社成立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专业的防控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专业的机械设备、专业的植保技术开展规范的茶园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提高防治效率和效果。鼓励有条件的主要产茶村或茶叶企业,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茶企+基地+农户”等多种方式,结成利益共同体,开展统防统治。开展茶树病虫测报工作,及时发布病虫害预警信息,指导病虫防控。根据不同服务内容,制定指导性收费标准,茶农根据自身需求,针对性选择服务内容,切实将防控方式由茶农分散防治向专业化统防统治转变,提升防治工作的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4]。规范社会化服务组织管理,建立茶园病虫害防治组织备案及机手持证上岗制度,督促、指导专业化服务组织从章程、制度、签订合同等方面规范内部管理。制定出台社会化统防统治服务的财政金融优惠政策、奖补政策,加大对社会化服务组织在金融信贷、设备更新、开展服务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支持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发展。

3.5 提升茶园机械化防控水平

在茶叶主产区域,举办先进植保机械示范推广现场会,展示一批性能好、维护方便、性价比高的植保机械,提高茶农对新型植保机械的认识;
引导茶农选用新型静电喷雾器、机动弥雾机、植保无人机等节能、先进的植保机械,对茶园规模较大、集中连片的区域,采取植保无人机作业,提高防控效率,减少用药作业人员风险;
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对茶农在购买指定植保机型设备时给予适当奖补,改变传统落后的病虫害防控手段,提高茶园机械化防控水平。

猜你喜欢绿色防控技术对策建议推动病虫害绿色防控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安徽农学通报(2017年4期)2017-03-16设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农民致富之友(2016年22期)2017-02-07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6年8期)2016-10-20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商(2016年27期)2016-10-17套袋梨常见病害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技术山西果树(2015年2期)2015-04-02

推荐访问:病虫害 茶园 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