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课堂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策略

李桂萍

(山西农业大学 基础部,山西 晋中 030801)

1.1 贯彻落实文化战略、推进优秀文化传承的必要方式

首先,讲好对外中国故事是国家文化战略布局的要求。中国故事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智慧,是中华文化的具象代表与精神化身。讲好对外中国故事有助于在讲述中强化文化认同,从而提升集体文化自信,在国际视野内树立良好的中华文化形象[1]。其次,讲好对外中国故事是文化传承的要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历久弥新的文化精华在新时代更是具有精神引领与思想提升的意义。中华文化传承的内涵决定了对其传播与继承发展均有要求。在高校英语课堂中讲好中国故事,即以英语这一在国际上具有一定通用价值的语言作为载体讲述中国故事,有助于传播范围的扩大[2]。而随着传播范围的扩大,文化更能够受到关注与认可,传承与发展的实效性也自然随之提升。最后,讲好中国故事也是培养人才的有效抓手。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人才培养,高校英语课程可贯通词汇语法教学、文化理解以及交际礼仪与应变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这也是讲好中国故事占据理论高地的必然所在。

1.2 丰富的内涵夯实了讲好对外中国故事的可行之基

首先,讲好对外中国故事的可行性由中国故事的内涵决定。讲好对外中国故事的内涵决定其方向性在于“对外”,即对未经过中国本土文化浸润的对象,尤其是长期生活在国外、未能了解中国生活的对象讲述中国故事。这与高校英语课堂培养对外交流人才、打开文化传播对外窗口的初衷不谋而合。其次,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内涵也决定了内容主体落脚于中国故事,即故事背景需要体现中国特色以及文化精神。而故事并非单纯的叙事,而是在事实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加工、阐释,使内容呈现出更高的艺术性与可读性[3]。中国故事的落脚点使得相对抽象的中国文化精神能够以更为生动立体的叙述形式对外展现,进而保障了信息对外辐射的穿透力以及高还原理解度,由此也使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具备了相对坚实的理论可行性。最后,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可行性由以往的积累决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沉淀中积累了不少经典传说,在革命事业与改革发展中更是造就了一系列经典传奇,这都是讲好对外中国故事的素材。

2.1 言语内容创新,奠定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

首先,高校英语课堂的言语内容通常以书面言语为起点。以书面言语讲好中国故事在高校英语课堂的基础阶段尤为重要。高校英语课堂可结合词汇、语法等读写基础教学推进讲好中国故事[4]。同时,讲好中国故事对高校英语课堂的要求又高于基本的词汇记忆与语法学习。中国文化中的专有名词在英语表达中如何既能够实现文化意义的转述又精简传神,对于英语国家文化中不存在的文化意向如何进行塑造与传递等,是高校英语课堂在讲好中国故事中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高校英语课堂设计中可通过有限选择、开放式填空、主观创造等创新空间逐渐扩大的练习引导学生完善对中国故事的讲述。此外,书面言语的另一优势在于为反馈预留了较为充足的时间。在高校英语课堂的书面言语讲好中国故事教学中,应以信达雅的高质量表达为第一位,而不应盲目追求速度,这对锻炼高校学生文化传承的心性尤有必要。高校英语课堂中可引导学生就中国故事的蓝本展开充分研讨,并从遣词造句、立意深度等方面不断打磨完善内容,从而雕琢中国故事的经典之作。其次,讲好中国故事必然过渡到口头言语内容中。究其原因,口头言语内容以日常口语交流、公开演讲、课堂即时互动等形式为代表,在跨文化沟通中具有更高的普及性。同时,口头言语内容在传递信息中也更看重内容实质本身,而非装饰性的华丽辞藻,因此也具有更高的效率性。相较于书面言语,口头言语在讲好中国故事中常常需要更高的敏捷度而没有时间反复斟酌,这需要高校英语课堂持续营造相应的表达氛围。高校英语课堂可通过演练示范片段等教学工具为讲好中国故事的口头言语表达建立模仿样本,还可通过双语中国故事墙、中国故事英文频道早听晚读等形式创设沉浸式的讲好中国故事氛围。此外,还可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演讲比赛、情景剧演练等形式延伸高校英语课堂。

2.2 非言语内容创新,延伸讲好中国故事效果

首先,非言语内容与言语内容相辅相成,在讲好中国故事中需要以更精准的方式把握其运用,眼神、语气语调、肢体动作等均是非言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英语课堂中,可通过言语内容相近甚至相同而非言语内容不同的中国故事内容引导学生感受讲好中国故事中的非言语内容魅力,并通过模仿等途径促进高校学生的理解领悟。非言语内容在中国革命故事中有较为丰富的素材,革命战士基于独特的中华文化背景以非语言内容传递信息以少胜多的故事并不鲜见,高校英语课堂中以此为范例本身既是对中国故事的有效对外传播,更是中华文化精神的切身体验。其次,非言语内容的创新可从更多维的角度获取评价反馈,这与高校英语课堂改革理念殊途同归。非言语内容在讲好中国故事中对于不同的信息接收者可能有不同的感受,部分非言语内容可能被更为敏锐的故事聆听者捕获,而部分非言语内容也可能被过度解读。因此,高校英语课堂中讲好中国故事要引导非言语内容的正确使用与适度把握,可通过自评、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多维评价方式,提升非言语内容的表达合理性与准确性[5]。

3.1 打造阶梯式路径,形成讲好中国故事的递进逻辑

首先,阶梯式路径创新的第一步以“讲什么”为切入点,在高校英语课堂的预习环节即开始奠定基础。一方面,“讲什么”要紧扣中国故事内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目标也奠定了“讲什么”的逻辑起点,即要带着目标进行高校英语课堂预习,不可漫无目的地挖掘素材。在预习材料中,应带着厘清故事线索的目标,明确事件主角以及推进顺序,并从中提炼主人翁的精神内涵。在此过程中,还可结合中国文化背景与时代背景思考精神内涵的来源,若是切换至国外背景,这一精神的揭示是否仍保持原样,若非如此会产生如何改变等。围绕这一系列目标,高校英语课堂预习得以有的放矢地开展,在广泛收集资料并再次聚焦文化精神的前提下,明确“讲什么”的内容及思路。带着目标的预习思考有助于加深故事的深度,做好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储备与知识延伸。另一方面,讲好中国故事在建立“讲什么”框架预习阶段,要围绕学生关注点,以激活学生兴趣为驱动开展。高校英语课堂讲好对外中国故事的主动权最终需要落在新时代的希望,也即社会建设栋梁的储备军高校学生身上,这也意味着需要立足于学生才能最大程度最高可能地获得学生的理解与认同。可结合校园热点事件与“三下乡”、社会实践等高校品牌活动提前摸查,找到高校英语课堂内容与学生兴趣以及关注的契合点,并以此作为讲好对外中国故事的素材与例证,有效回应了高校学生的兴趣点以及关注点,也自然回应了中国故事“讲什么”的各项要求[6]。其次,阶梯式路径创新的第二步落脚于“怎样讲”,这一步在高校英语课堂讲好中国故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怎样讲”与课堂实践相结合,是教师与学生互动性最强、合作度最高的环节,更是上一步“讲什么”与下一步“如何讲好”承上启下的中间桥梁。一方面,“怎样讲”决定了对外讲述中国故事的视角。中国故事除了包含事实内容本身,还包含讲述故事的立场以及视角。以主人翁身份抑或以旁观者身份、以第一人称抑或以第二乃至第三人称对外讲述中国故事必然会有不同的效果,而选择何种身份视角,即是第二阶段“怎样讲”的关键议题。同时,讲述中国故事的时态选择也是关键视角之一,是以当下正在进行的时态共同推进故事,还是以已成定局的回忆式视角梳理复盘,也是对外讲述中国故事“怎样讲”环节需要思考的问题。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可通过课堂即兴表演、角色扮演、情景构建等实践形式体验不同讲述视角的特点。另一方面,“怎样讲”阶段中还不能忽视中国故事的背景。中国故事的魅力蕴含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忽略文化背景会大大削减中国故事的文化底蕴。愚公移山之所以是执着坚定而不是顽固不化的代表,正是基于生产力相对落后以及民众对道路畅通的迫切需求这一背景,革命战争的牺牲之所以值得歌颂是因为这是当下光明生活的前提。因此,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在“怎样讲”环节中更要重视背景的铺陈与思政精神的融入,通过教师的思想引领与学生的身体力行,领悟历史与时代背景在“怎样讲”中的要义。最后,“如何讲好”是阶梯式路径创新的旨归,因此也是三阶段中决定高校英语课堂教学成效的核心。在此阶段,对外讲述中国故事应产出为相对成熟的作品,通过更立体多元的表达提升中国故事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在高校英语课后作业中,可通过相关写作任务以及讨论任务的设置促进学生积极表达,在复述故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历解读故事,还可鼓励学生通过多媒体进行中国故事的深加工与再演绎。同时,将中国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故事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也是对“如何讲好”环节的有效回应。在高校英语课堂课后巩固的复习环节与实践环节,可通过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项目选题促进高校学生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中发挥更多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并将相关成果形成体系,通过展示长廊等载体进行呈现。

3.2 建设混合式路径,贯通讲好中国故事的互联逻辑

首先,线上环节是混合式路径创新的主要着力点,在阶梯式路径的各环节中也均有所体现。高校英语课堂在预习准备环节即可通过线上工具进行相关预备阅读材料的推送以及预习目标的设置,而通过线上工具进行兴趣点和关注点的收集统计更是事半功倍。而在高校英语课堂学习阶段,也可以借助实时互动工具吸引学生关注,促使学生在讲好中国故事中更加投入。在课后复习巩固阶段,线上平台更是师生互通有无、教学相长的重要载体。通过线上平台上传高校英语课堂学习成果,能够获取更多维的评价思路,也能使学生获得更及时、全面的反馈。其次,线下环节则是混合式教学路径的另一环节,其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更直接的应用。线下教学能够获取眼神、肢体动态等更细致更个性的信息,有助于中国故事的细节还原以及深入讲解,是构建故事框架、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因此,在传统课堂基础的习得与练习基础上,混合式路径跳脱出传统的对词汇语法的死记硬背以及生搬硬套,更强调融入对中国故事的分析领悟,在反思复盘中提炼出更生动的中国故事。由此,即使在同一教学大纲指引、在同一高校英语课堂中培养的高校学生在对外讲述的中国故事中也各有千秋,融入了自身反思与体悟的中国故事也更加生动、深入。

猜你喜欢 言语英语课堂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科学大众(2022年11期)2022-06-21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2022年3期)2022-04-08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都市(2022年12期)2022-03-04用爱浇灌英语课堂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主要内容台声(2016年2期)2016-09-16高效英语课堂的打造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让初中英语课堂充满活力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关于冬天中国诗歌(2013年3期)2013-08-15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外语学刊(2011年6期)2011-01-22

推荐访问:中国 讲好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