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工程实践创新与工程理论创新的相互促进——“2023西安工程哲学论坛”暨工程实践与工程理论的“非完美性”会议综述

孟克迪, 李文玲, 李翔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工程研究中心, 西安 710049

2023年7月25日,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工程实践与工程理论创新”为主题的“2023西安工程哲学论坛”暨工程实践与工程理论的“非完美性”学术会议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

此次会议立足工程哲学研究的优良传统,围绕工程理论与实践的“非完美性”问题,进行了一场哲学界与工程界的对话。论坛开幕式上,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洪军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苏玉波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燕连福教授先后致辞。洪军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建设的愿景是建设一批紧跟世界科技前沿的科技中心、建设一批解决国家行业卡脖子技术的研究院、建设一批共享科技的服务平台、建设一批校企联合研发中心,把创新港建设成支撑国家双创战略、支撑陕西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和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学术重镇。此外,他希望通过此次学术会议深入探讨如何运用哲学的思维更好推动未来科技和未来世界发展的问题。苏玉波书记指出,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在国内首创社会工程研究,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辛勤耕耘。近年研究中心围绕学校“培育学科交叉沃土,全方位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要求,以跨学科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为特色,在工程哲学、工程创新和治理现代化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次会议的召开是研究中心致力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哲学、社会治理等跨学科研究范式的鲜明体现。燕连福院长认为,工程的“非完美性”这一研究主题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和工程哲学的完美结合。他指出,中国哲学当中所讲的一些原理,跟科学当中的有些原理是非常相似的,科学当中解决不了的有些问题哲学反而可以给出答案,比如不确定性原理、非对称原理、测不准原理等,而这些原理和今天所探讨的“非完美性”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创新与数字化部部长伍军教授作了“非完美——四十年伟大的工程实践”的报告。他指出,“非完美”是一种有限存在的状态,即一种期待的缺陷存在状态,事实上的整体最完备存在状态,是一种有限美。非完美与完美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完美本身不完美;
完美只存在于精神世界;
完美是终极目标,但不是现实;
完美是相对的,是一种限定的美;
完美具有追求性,非完美始终在追求完美。因此,完美是相对的、暂时的、主观的,非完美才是绝对的、永恒的、客观的,非完美也是一种美,并始终在追求完美。伍军教授认为导致工程非完美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观察者效应和测不准原理带来的不精确、结果的不唯一性和客观规律的随机性带来的不确定、哥德尔不可证定理和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带来的不完备、结构的复杂性和行为的复杂性等带来的不简单、理性的有限性和机会的有限性等带来的不充分、人性的弱点和人的生理结构的有限性等带来的局限性、利益的冲突和创造价值的同时必然产生负面的价值等带来的缺陷性。从哲学角度来看,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运动性、客观世界的矛盾性和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性都决定了非完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工程系统的非完美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就要求工程项目管控必须以非完美作为基本前提和最终结果,需从非完美的视角研究项目管控能力提升。从实践方法论的角度解决非完美工程系统,不争论(为什么“不争”,怎么去“不争”)、摸着石头过河(为什么“摸”石头过河,怎么“摸”石头过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限协同(不追求全面协同,不追求完全满意的协同等)、有限控制(非全过程控制,非全员控制,非精确控制等)、有限条件(好钢用在刀刃上,创造条件也要上,紧平衡等)、有限目标(有缺陷,有遗憾,有矛盾等)和有时需要极限施压(高标准,严要求,强监督等)都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实践解决方法。最后,伍军教授结合中国的工程实践,如:超级工程、发达的基础设施网络以及超级建筑企业等,总结出中国工程实践所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源在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党的坚强领导,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可集中力量办大事)和人民的优良品质(能吃苦、能奋斗,任劳任怨,集体主义)。

中国科学院大学李伯聪教授作了“道与器”报告。他指出,“器、物、事、道”是中国哲学和工程哲学中的四个基本范畴。“物”是自然物和人工物的“统称”,“器”是“人工物”,两类“人工物”分别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事”是“人的行动、过程与结果”:主体、操作、对象、过程(程序)、结果。“道”是中国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如《老子》中的“道”和儒家的“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紧接着,李伯聪教授又对中国哲学和工程哲学中的“物”和“器”的进行了对比,由于“物”的对象和内容表示“(所有的)自然物”,“器”主要表示人工物,“物理”的语义也就要表示“(所有)自然物”之“理”,而“器理”主要表示“人工物”的“设计”“建造”“结构”和“功能”之“理”;
“物理”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是“自然物”自身的“规律”,自然科学的基本内容是“规律”和“规律系统”,而“器理”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器”的“规则”——“器的结构规则”和“制器用器规则”;
从作为“物理”主要表现形式的“规律”的主要内容和语言形式看,“规律”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从作为“器理”主要表现形式的“规则”的主要内容和语言形式看,“规则”主要回答“怎么做”的问题;
从核心和本质内容看,“物理”以“因果性”和“因果律”为核心内容和本质,“器理”以“目的性”为导引和“标准”,但同时也遵循而不是违反“因果律”;
从与人的关系看:“物理”不是人制定出来的,“物理”没有目的性,不具有“属人性”,对于其“导致的后果”,作为“物理”的“自然规律”是“不负责”的,而作为“器理”的“规则”是人“发明”“制定”出来的,所以对于其“导致的后果”,作为“器理”的“规则”必须“负相应的责任”。李伯聪教授指出,“道器关系”是中国哲学的根本问题之一,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问题,是工程哲学的基本问题。最后,李伯聪教授阐明了工程哲学和历史唯物主义二者之间的关系,即历史唯物主义是工程哲学的理论基础,工程哲学可以具体化和深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

西安交通大学王宏波教授作了“谈谈自然工程与社会工程的关系”的报告。他认为,“工程的社会性”和“社会的工程性”有本质的区别。“工程的社会性”是研究工程本身的社会性质,而“社会的工程性”则是研究工程对于社会的作用等问题。王宏波教授指出自然工程和社会工程是工程的两种基本形态。自然工程是依据物质、能量、信息的转换规律变革自然事物,建造新的人工器物的活动。社会工程是依据社会规律,变革社会关系形式,创建新的社会关系结构的活动。自然工程是变革自然的活动,社会工程是改造社会的活动,变革自然与变革社会是不可分离的,自然工程与社会工程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分析社会的工程性质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自然工程活动是改变社会基础面貌、改变社会存在状态、改变社会交往关系和改变社会基础设施面貌的基础活动。自然工程的本质特征表现为工程是直接的生产力和工程是形成新的生产力形态的生产活动。社会工程则是改变和提升社会关系结构状态,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活动。其一,社会工程是关于社会发展模式设计和实施管理活动的研究。其二,社会工程是研究具体的社会结合形式并建构社会活动规则的活动。其三,社会工程的实质是社会关系的再生产过程。在工程活动展开过程中自然工程与社会工程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社会工程中包括自然工程,自然工程以社会工程为前提。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看自然工程与社会工程的关系,没有离开生产关系的生产力,没有离开社会工程的自然工程。当生产力在展开自己的生产功能时,生产关系也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要求时,生产力发展便受到影响。当自然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社会工程也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如果社会工程活动不合适,自然工程也会受到影响。

中国科学院大学王大洲教授作了“探寻达成‘工程自身’之道——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的哲学考察”的报告。他指出,北京大兴机场的建设目标是成为全球空港标杆,是一个高标定位的工程。北京大兴机场在54个月内完成施工建设,之后在3个月内完成了试运营。工程费用的控制也很高效,比预算的760亿元节省出40亿元。工程建设中还实现了零事故、零伤害、零环境污染的目标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百分之百,获得了IPMA全球卓越项目管理大奖。由此可见,北京大兴机场的工程建设达到了很高的标准。而大兴机场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具体表现为:作为巨型工程的内在复杂性、作为创新工程的内在复杂性和作为跨界工程的特殊复杂性。大兴机场建设者之所以有能力构想,并最终建成如此复杂的工程,其基本实践逻辑就是“化繁为简”。“化繁为简”的方式主要包括:立体化治理体系、组织指挥体系、全生命周期的迭代学习和全方位全流程数字化。王大洲教授指出,立足大兴机场建设实践,可探寻达成“工程自身”之道? 目的是,从哲学上为工程实践“正名”,为工程施工“正名”,恢复工程实践以及工程实践者的思想尊严,以便更好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智慧、工程自信和工程实践之道。王大洲教授提出,所谓工程精神,就是按照某种程序、规范和标准,创造性地、巧妙地完成高品质工程工作的自我超越精神。所谓工程智慧,就是一种基于知识碎片构想新的生活可能性的能力、构想从当下事态走向这种可能事态的方案的能力以及践行这种方案并达成“工程自身”的能力。大兴机场建设者的工程精神、工程智慧和工程自信,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因而也回应着《易经》所讲的:变易、简易和不易。工程本身就是变易的过程,但是在变易中要进行简易,即化繁为简。工程实践并不具有认识论意义上的“完全透明性”和方法论意义上的“全完可掌控性”。特别是那些重大创新性工程实践,无论事前规划设计多么谨慎小心、事无巨细,最终失败的可能性还是比较高的,也就是说很不容易达成“工程自身”,即“理想中的工程”或者说“完美工程”。要达成“工程自身”,就离不开工程自信,而工程自信的源泉在于工程精神和工程智慧。

西安交通大学梁军教授作了“试论工程实践非完美性的三重理性向度”的报告。他指出,无论是着眼工程科技创新的新使命,还是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命脉的领域,工程建设无疑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可靠支撑和重要保障。但是,需要深思的是,“高质量工程”是否等同于“完美工程”、为何工程实践中存在诸多“非完美现象”、应当如何看待和应对“工程的非完美性”等? 梁军教授立足辩证理性、实践理性、价值理性三重理论维度,分析工程实践“非完美性”的实然本质及应然指向。他指出,人类对于工程实践的不同态度彰显了人作为主体的价值理性判断,然而,价值判断因其本身强烈的主观因素而不一定符合事实判断,如果一味追求工程“完美性”极易造成“内耗”及长期的无序性。工程共同体作为一个基本目的或核心目标是实现社会价值(首先是生产力方面的价值目标,同时也包括其他方面——政治、环境、伦理、文化等方面——的价值目标)的整体,要充分发挥工程共同体职能作用,合理设定、评估工程实践“非完美性”衡量边界。工程实践“非完美性”下的价值旨归要求回归于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和基本诉求,克服工程实践中的价值“迷失”,促进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从实践理性层面来看,要坚持实践理性,推动工程实践高质量发展。实践理性视域下工程实践的“非完美性”是当下工程实践活动的客观存在现象,其在具体实践层面主要表现为客观标准的非完美现象和主观实践的非完美现象。在实践理性层面,构建合乎实践要求的工程“非完美性”指标体系,在遵循客观性、科学性、层次性原则的基础上,从公平正义、人文关怀、责任规范、安全质量等方面出发,确立指标体系的结构和层次,设计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数据采集方式,建立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和标准化流程,实施指标体系的集成和优化,制定指标体系的维护和改进计划,从而推动工程实践高质量发展。

在院士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胡文瑞院士作了“超级工程”的主旨报告。胡文瑞院士称,近年来通过对斯大林的 “工业化运动” 、“罗斯福新政”、日本前总理田中角荣的“日本列岛改造论”、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以及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等进行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强国之梦是靠工程支撑起来的。中国经济的每一次重新推动,都是工程在托底,这充分表明了工程的重要性。从这个基本判断出发,胡文瑞院士团队近年来聚集了一批专家学者研究超级工程,他将“超级工程”定义为“如果说工程是改造自然的伟大创造,那么超级工程就是人类改造自然伟大创造的巅峰之作”。经过研究团队四年半的努力,将于2023年10月份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第一本著作《超级工程概论》,11月、12月将会陆续推出《中国古代超级工程概论》《中国近现代超级工程概论》《世界古代超级工程概论》等四本著作。胡文瑞院士对超级工程排行榜中中国近现代超级工程排行榜的298项工程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将1958年和2009年看作是中国建设超级工程的第一个高峰期和第二个高峰期。从1840—2022年的这182年间,2009年是超级工程诞生最多的一年,这一年共诞生了11项超级工程,而2009年正处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10年时期。胡文瑞院士超级工程研究团队将把整理筛选出的642项超级工程分为世界古代超级工程、世界近现代超级工程、中国古代超级工程、中国近现代超级工程4个板块出版:包括12本超级工程排行榜、4本概览和1本概论。这642项超级工程的撰写工作将由662人参与,包括105家企业,其中华为、阿里巴巴等38家世界500强企业也会参与其中。5G超级工程由华为撰写,阿里云由阿里巴巴撰写,青藏铁路由中铁公司撰写,大庆油田由中国石油撰写。此外,还会邀请西安交通大学等19家高校参与编撰工作。最后,针对超级工程的特征,胡文瑞院士分别简述了其谤誉性、唯一性、长期性等特征。

会议最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工程哲学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马克思主义学院靳小勇副教授、吴鹏副教授、王亮副教授、孟书敏副教授、李天姿副教授、林星副教授等青年教师结合报告内容与院士、专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会期间,还举行了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工程研究中心的聘任仪式。聘任胡文瑞院士、李伯聪教授、王宏波教授为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工程研究中心学术顾问,聘任伍军部长、王大洲教授等4人为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工程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会议由中国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工程史专业委员会、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延长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和《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杂志编辑部主办,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跨学科工程研究中心、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创新与数字化部、中铁四局机关管理研究院有限公司和西安市伦理学会承办,华山论剑品牌管理公司协办。中铁四局集团管理研究院程维国副院长,安徽数智建造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北区域总经理陈冬梅女士,以及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研究生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产业界的代表和师生80余人参会。

猜你喜欢 西安交通大学哲学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版)》青年编委招募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5期)2021-09-23《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版)》再获“最受欢迎期刊”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5期)2021-09-23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4期)2021-07-23菱的哲学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子午工程太空探索(2016年6期)2016-07-10工程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5年11期)2015-07-01Échanges humains dans le contexte de la mondialisation法语学习(2015年3期)2015-04-17工程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5年8期)2015-01-11工程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4年4期)2014-03-01

推荐访问:工程 实践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