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教育数字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韩锡斌:应用驱动,多维透视职教数字化布局

何曼

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不能盲目跟风。职业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基础和特点,形成具有可行性、适宜性的数字化转型方案与路线。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数字化 标杆校 互联网思维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职业教育领域的数字化改革逐渐加速。本刊就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战略布局、问题挑战与解决策略、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校建设的定位以及人智协同教学生态建设的设想等主题,与教育部教育数字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教授、副院长韩锡斌进行了对话。他表示,职业教育数字化的目的并非数字化本身,而是服务于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
要从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和“预测”转向“应用”和“创新”。“建设标杆校是夯实职业教育数字化基础、纵深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需要长期坚持,持续

推进。”

职业教育数字化政策导向与战略布局

在线学习:教育部办公厅2023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中,对职业教育数字化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相关政策将如何引导职业教育数字化的战略布局和具体实践?

韩锡斌:党的二十大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了“一体两翼”的战略任务,为职业教育数字化指明了发展

方向。

《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列出的11项重点任务中5项与数字化紧密相关,旨在通过自主建设、统筹推进和考核激励的方式,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的步伐。这些任务不仅是对标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具体行动,更是借助数字化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工作的重要举措。教育部通过管理平台对各地的数字化建设情况进行过程管理,确保其落地实施,并定期通报工作进展,以激励各地加快推进。

职业教育数字化的目的并非数字化本身,而是服务于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特别是围绕职业教育的社会性与人本性属性,既要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解决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对接存在难度的问题,也要实现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愿景。为此,需要深化教育改革,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理学一体。这种转变不仅是相关政策文件的要求,更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数字化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从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实施,到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启动并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到印发《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指南》等相关文件,再到数字教育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专项行动提出“3C到3I”的转型,通过国家平台深度应用、公共服务提质升级、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等多方面的举措,推动着中国数字教育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实现从1.0到2.0的转型升级。

可见,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与数字化战略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整体性的布局。其中,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的建设是一个关键抓手,通过示范引领,推动职业教育的整体提升。同时,注重数据在职业教育管理服务中的应用,建设中国职教大脑,实现数据驱动的教育

治理。

在线学习:您认为目前职业教育数字化的发展存在哪些瓶颈?我们又该如何突破?

韩锡斌: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我们需要从认识层面入手。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政府方面,教育强国规划纲要正在编制中,相信会有更加前瞻的政策出台,教育数字化也会有新的战略部署。过去,我们主要在原有模式和赛道上进行优化和完善,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现在,我们需要探索教育发展新的赛道和优势,数字化正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从学校层面来看,我们也需要关注几个认识问题。第一,提高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认识与发展站位。学校不能只是被动地应对各种项目,而需要制订自己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愿景,深入思考教育形态的变化,在推进信息化进阶发展过程中形成数字化意识和思维,并基于数字化形成职业教育现代化新的方法论和驱动力。第二,树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性发展观。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不能盲目跟风,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基础和特点,形成具有可行性、适宜性的数字化转型方案与路线,制订涵盖多方面协同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方案与行动策略,避免数字化转型实践开展的点状思维与孤立思维。第三,借助互联网思维构建职业教育发展体系。互联网的本质是联结,我们应善用互联网,将各种资源有效地联结起来,推动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

从“被动”适应到“主动”迎接

在线学习: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目前取得了哪些实质性的成效?您对于其发展有何

建议?

韩锡斌: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下,我们与相关机构联合编制了《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2023版)》总报告部分,报告将于7月正式发布。这份报告分析了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教学、管理、服务、支撑条件及体制机制等六个方面的现状,并用部分关键指标与2021版报告情况进行了纵向对比,揭示了数字化发展的显著成效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查的样本主要集中在中部及西部地区,因此报告的结论更能代表这些地区职业教育的数字化发展状况。

具体来看,职业教育数字化的新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第一,数字化学习已逐渐常态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得到了显著提升。数据显示,“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教学平台”“投屏演示系统”的使用率较2021版发展报告分别上涨了44.51%、35.82%、39.45%。第二,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发挥了职业教育教学新基座作用。47.36%的教师表示“对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很熟悉”。第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作用明显,教师数字化教学的意识、态度、能力明显提升。第四,面向学生的数字化服务应用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大数据中心开始发挥作用。第五,数字化支撑条件不断完善,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得到了广泛开展。最后,学校领导的数字化领导力得到显著提升,领导力培训与经费投入也更加合理。

然而,数字化转型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我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新兴数字技术在学生学习中的应用相对滞后,学生对数字技术模拟和呈现真实工作场景的满意度有待提高。此外,面向技能培养的数字化教学应用导向尚未完全形成,技术应用向模式创新的进阶尚未实现。同时,以下一些问题也亟待解决:优质性和适宜性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供给能力尚需加强,教师数字技术教学应用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发展存在分化,数字化管理与服务缺乏类型特色,数据治理从信息化到数字化的进程有待推进,数字化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驱动职业院校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规划力与领导力也有待强化等。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从八方面着力:一是从“被动”适应到“主动”迎接数字时代的教育发展;
二是从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和“预测”转向“应用”和“创新”;
三是从“技术叠加”到技术与教学的“融合”;
四是从单点到整体的数字化教学生态构建;
五是提升学生和教师的数字化能力和素养;
六是加强数据治理,推动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七是促进数字化均衡发展,消除数字鸿沟;
八是建立数字校园服务体系,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

理念。

在线学习:相较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进程又有哪些独特之处呢?

韩锡斌:首先,职业教育涉及的专业领域众多,相较于基础教育的标准化和统一性,职业教育的个性化和多样性使得资源的标准化和通用化变得异常困难。这使得在资源建设上,投入产出比相对较低,导致企业在投入时积极性不高。其次,与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自我解决数字化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尽管近年来职业院校开始加大在相关软件和设备上的投入,但与普通高校相比,其投资仍然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特别是在虚拟仿真等高端技术领域,职业院校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再次,教研体系的缺失也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基础教育拥有完善的教研体系,而职业教育在这方面则相对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最后,虽然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很高,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级财政的支持力度存在地区差异,使得职业教育的投入并不均衡。

标准领航是破题之道

在线学习:《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校建设指南》主要涵盖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和标准?这些标准对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校的建设具有怎样的意义?

韩锡斌:《指南》主要围绕四个核心方面展开——丰富拓展应用场景、扩大优质资源供给、赋能教学与评价改革、提高数据治理能力。这些内容与标准,均指向了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校建设的核心任务和目标。

传统的建设重点多聚焦于管理系统,但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指南》特别强调了应用的重要性,秉承了“应用为王、内容为要、简洁高效、安全运行”的原则。这意味着,我们不再仅仅关注硬件和技术的堆砌,而是更加关注这些技术和资源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在监测指标的设置上,我们特别注重应用效果的评估,从师生发展、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以及支撑条件和网络安全四个维度出发,细化为11个主场景和37个次场景,最终形成62个监测指标,以确保数字化真正支持了教育教学等各项应用,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

在线学习:那么在实施《指南》的过程中,申报院校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和挑战?政企校各方又该如何协调解决?

韩锡斌:确实,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学校可能缺乏对数字化转型的深刻认识,或者只是被动地应对项目,而没有将其与学校的发展战略相结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转变思维,将“短期项目驱动”转变为“长期事业谋划”,形成明确的教学改革理念和愿景,并达成校内共识和发展规划。同时,提升各级领导力,构建积极的动力源,建设支撑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我们要从教育教学的数字化转向数字时代的教育教学。数字时代是背景,核心仍在于教育教学。因此,要坚守教育的初心和使命,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具体有两个抓手:

一是教师能力提升。通过采取线上学习、设计课程、专家指导的三段式培训模式,确保教师将所学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这种针对性的教师能力发展方式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二是大数据中心建设。基于数据的全面治理,并与教育部院校中台对接,推动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

政府方面,应从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着手,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共享与平台建设。注重统一与分散相结合,构建国家平台体系的生态化建设。通过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建立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库,汇聚优质的教学素材、课程模块和教学案例。同时,政府还应支持学校与企业、行业组织等开展合作,共同建设数字化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

共赢。

在项目引领与示范推广方面,教育部启动了数字教育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专项行动,并通过南下、东扩、西进等区域整体推进策略,为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校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此外,政府还应建立基于数据的动态监测机制,定期对学校的数字化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推动学校持续改进和提升数字化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数字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也在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职业教育“大模型”应用开发、数字学习证书、实训体系数字化集成、数据标准与治理、专业数字化升级等多个领域开展调研,发掘典型经验和案例,引领和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

企业方面,则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举措,为学校提供先进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助力学校数字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人智协同教学生态建设的设想与路径

在线学习:对于未来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标杆校建设,您有哪些展望或预测?

韩锡斌:我认为AIGC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影响将是深远的。目前,这一技术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已经可以看到它为行业变革和人才培养带来的巨大潜力。AIGC需要算力和大模型支持,才能在职业教育中发挥核心作用。具体而言,在课程层面,它可以助力构建知识图谱、数字教材和实训环境,成为教师备课的得力助手,甚至能扮演虚拟教师的角色,诊断课堂教学问题,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在专业层面,它将支持特定专业的大模型和AI课程体系的建设。而在管理层面,智能问答、就业需求分析等功能也将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推进这一转型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我们需要深化对AIGC的认识,明确其如何更好地助力产教融合,解决传统教材、教师、课程等方面的难题。其次,实践方面,这一转型刚刚起步,其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检验。此外,我们还需要制订相关标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关注不同学校之间的能力差距。

关于人智协同教学生态的建设,我认为生态建设是核心思路。我们应运用互联网思维,实现多方参与、云化设施、资源共享和数据互通。同时,底层逻辑也应符合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从学科知识转向职业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动员广大高职教师共同建设数字问题能力教学体系,并邀请企业和专业人士深入参与,共同推进各类项目的统筹规划。

在线学习:在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标杆校建设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哪些风险或问题?

韩锡斌:在具体推进过程中,我们需要警惕多方面的风险和问题。

一是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随着数字化程度的提升,学校和学生的个人数据量将越来越庞大,保护和管理这些数据的难度也会相应增加。学校必须加强数据的保护和安全管理,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二是技术风险。在数字化建设中,我们可能会面临技术实施难度大、技术选择不合理、技术资源不足等问题。为此,学校需要制订明确的技术方案和实施计划,并寻求与专业团队的合作,确保技术应用的顺利进行。

三是人力风险。项目参与者的素质和能力、项目管理团队的能力等因素都可能影响项目的进展和效果。因此,学校需要加强人员培训和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团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四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现象。在标杆校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集中大量的教育资源,导致部分地区学校难以跟上标杆校的步伐。政府应加大对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的投入和支持,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

五是伦理风险。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能面临价值取向冲突、人机界限模糊等伦理问题。因此,学校需要重视伦理规范的制订和实施,确保数字化转型服务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程。

猜你喜欢 互联网思维职业教育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纺织科学研究(2021年6期)2021-07-15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9-10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数字化制胜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论述互联网思维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互联网思维下零售业发展研究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推荐访问:数字化 多维 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