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献,龙梦晴
(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长沙 410128)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1],为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随着教育数字化的深入发展,其已成为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和有效途径。2022年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强调,要继续夯实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基础,协同推进教育专网建设,加快推动农村地区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持续改善农村地区薄弱学校网络教学环境[2]。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以数字化转型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是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教育公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传承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教育全面振兴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本文立足于乡村教育的发展,浅谈数字化转型在助推乡村教育振兴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1.推进教育公平
***总书记指出:“我们将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3]数字化转型指的是将数字技术融入所有活动领域,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开展这些活动的方式,为人类和整个社会带来价值[4]。教育数字化转型能够打破地域限制,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把分散的教育资源集中起来,整合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通过线上的形式为农村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和课程辅导,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机会。例如,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在线教学工具和资源分享,农村学生可以接触到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全球的知识和教育内容,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数字化转型还可以帮助农村学生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于交通不便和资源匮乏,农村学生常常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而通过线上教育平台,他们可以在家中或者学校通过网络接触到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和课程。这种灵活性和便利性使得农村学生能够更好地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数字化转型,突破传统教育方法的局限性,逐渐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为农村学生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流动提供更均等的机会,这不仅改变了农村教育的面貌,也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的教育体系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提高教育质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1]乡村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义务教育为主体形态的民生事业,其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诉求既具有城乡教育共享的一般性,也具有以文化传承、乡村振兴为代表的特殊性[5]。首先,数字化转型能够为乡村学校提供更广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元化的教学资源能够丰富课堂内容,拓宽乡村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此外,近年来,位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通过帮扶对接向乡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高质量学习资源。其次,数字化转型可以支持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乡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薄弱学科进行线上的针对性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数字算法技术将根据乡村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偏好、风格和需求等因素,建立教与学的广泛数据库,精准生成学习者的个性化画像,通过全面而科学的学情诊断,生成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的数字档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和多元化的教学服务,从而创新育人模式,提高育人效率[6]。另外,数字化转型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乡村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培训、教学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平台,丰富教师终身学习的方式,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从而提升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3.传承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内涵,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动力,对于乡村学生的身份认同、价值观塑造以及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数字化转型,可以将乡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实现传承与创新的有机融合。首先,数字化技术可以提供全方位的乡土文化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图片、音视频等。这些资源可以被整理、呈现和分享,使乡村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自己的乡土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其次,数字化转型还可以提供多样化的乡土文化教育方式。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和虚拟实境技术,打破时空的限制,让乡村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例如,通过虚拟实境技术,学生可以参观历史古迹、体验传统手工艺等,激发他们对乡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同时,数字化工具还可以提供互动式的学习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创造,促进其对乡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探索,并推动乡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文化价值在根本上需要通过培养乡村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时代新人得以实现;乡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需要依赖个体经验的感受来获取并通过现代化工具加以传播得以传承[7]。数字化转型为乡村教育提供了传承乡土文化的新途径和机会,不仅使乡村教育更加接轨现代社会,而且也为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1.乡村教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8],乡村教育数字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但在乡村教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乡村地区仍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
首先,农村学校在学习设备方面存在着系统不兼容、网络卡顿等问题。由于经费限制和技术条件所限,很多农村学校的网络连接质量较差、学习设备更新缓慢,使得老旧的设备与现代化的教学需求不匹配。相关调研发现,77.7%的乡村学生反映网络使用过程中出现拥堵、卡顿等问题;56.6%的乡村教师反映网络教学平台不稳定;部分西部欠发达地区反映学校依然存在不通电、无信息化教学设备的情况[9]。教师和学生在使用在线教育平台、远程教学和资源共享方面面临着困难。这会导致教师无法顺利运用最新的教育软件、在线课程以及其他数字化工具进行教学和自我学习。学生无法顺畅地进行数字化学习,也无法充分体验到数字化教学的好处,限制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其次,华中、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教育设施配置水平也存在差异,西南和西北内陆乡村地区教育资源配置较低,乡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缺乏投入和改善,这给乡村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困难。一项基于教育设施兴趣点(POI)数据和城市社会经济数据的调查表明:在华中、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教育设施配置存在严重失衡情况,华东地区教育设施配置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而华南、华北地区处于中等水平[10]。这种差异导致了乡村地区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不平衡,阻碍了乡村地区在线教育的推广和运用。
2.教师数字化应用能力有待提升
随着教育数字化的推进,乡村教师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需要进行更新,教师的数字化应用意识和能力整体不足,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支持数字化教学。首先,乡村教师普遍缺乏对数字化教育的充分认识和理解。由于乡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师无法接触到最新的数字化教育理念和技术,缺乏深入了解数字化教学的优势和潜力,以及利用数字化工具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途径。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资源配置不足,也担心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费时费力,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满意度低[11]。因此,乡村教师对数字化应用持保守态度,对数字化教学方法和工具缺乏积极探索和应用的意识。其次,乡村教师在数字化应用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研究表明,教学点教师每周上课约17课时,其中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仅3课时,占比17.65%,大部分老师的教学仍是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形式[12]。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乡村教师往往无法获得定期的专业培训机会,缺少系统学习和更新数字化教学知识的渠道。这导致了他们在数字化教学技能和知识方面的落后,无法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来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同时,乡村地区教师面临着缺乏必要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支持的问题。调研发现,45.4%的乡村学校尚未建立信息化设备的管理制度,并且49.8%的乡村学校缺乏有关信息化设备的维修和升级[9]。由于数字基础设施配置水平差异较大,一些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比较落后,无法提供良好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即使教师具备一定的数字化应用能力,也存在因为缺少相应的设备和软件而无法有效实施数字化教学的情况。
3.资源和经费供需存在不同程度错配
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了大量的人力投入、物力配置和财力保障,以改善乡村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环境。然而,在实践中供需错配问题仍然存在。其中,资源和经费供需存在不同程度的错配是一个重要的现实困境,阻碍着数字化转型助力乡村教育全面振兴,并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在数字教育资源方面,乡村学校数字教育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存在不匹配的问题。在实际实践中,乡村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出现了供需错位、区域配置不均衡、同质性供给过多、差异化供给不足以及数字资源平台缺少对用户的有效服务等供需错配问题[5]。乡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生和教师对数字教育资源的需求往往超过了目前的供给能力,从而限制了数字化教学的有效开展。其次,还存在乡村学校数字教育经费供需错配问题。虽然政府在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方面加大了资金投入,但主要集中在信息化教育硬件建设上,如购置电子设备、提供网络连接等,对于日常维护与更新等方面的经费供给相对不足。乡村学校在信息化设备的运行与维护方面有着很大的资金需求,然而,这些费用对于乡村学校来说几乎是难以承担的[9]。相关调查表明,教学点信息化设备购置费用年均为1.78万元,每年运行和维护费用约0.4万元,每年能支配的经费并不能满足运转所需[12]。乡村学校往往缺乏专业的技术支持团队和经费,这就导致数字教育硬件无法得到及时维护和升级,影响了数字化教学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1.完善乡村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要搭建性能良好、传输稳定的乡村教育城域网。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教育新型基础设施体系[13]。在乡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常常成为限制数字化教学和远程教育发展的阻碍。因此,利用教育数字化转型有效推进乡村教育全面振兴,应当加强乡村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及教育资源更新,合理预测适龄受教育人口数量变动趋势,做好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动态配置,提高网络接入速度和稳定连接,持续改善乡村地区网络教育环境,为乡村学校提供便利获取在线教育资源和教学应用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要推动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相结合。通过云端教育平台、远程教育技术等手段,将城市优质资源引入乡村学校,为乡村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机会和高质量的教育内容。通过网络开展乡村学校的精准帮扶,城市学校还可以为乡村学校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此外,还可以运用网络技术将同年级的乡村学校学生和城市学校学生联结起来,城市学生可以向乡村学生展示城市的优秀教育成果、先进的科技应用和文化特色,而乡村学生则可以分享自己在田间、山野等方面的独特经验和风景,以此促进跨地域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共享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经验。通过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相结合,逐步形成跨区域的智慧教育共同体,合作探讨精准帮扶的路径和手段,提升乡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2.提高乡村教师数字化应用能力
首先,政府、乡村学校和培训机构可以联手合作,共同开展针对乡村教师的数字化应用能力培训活动。这些培训活动应包括数字化教学方法、在线资源利用、教育科技工具使用等方面的内容。根据乡村教师的技术需求,实现精准对接,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乡村教师,可以进行个性化的技术培训和支持。此外,培训应注重实践操作,让教师们亲自体验数字化教育的应用过程,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其次,搭建教师数字能力培养平台。该平台可以包括在线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享、在线讨论等功能,以满足乡村教师的不同需求。平台可以聚焦来自不同地区优秀教师创作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乡村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平台,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自主学习和应用。还可以建立数字素养教育专家人才库,邀请在数字化教育领域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育专家参与,专家可以提供培训、指导和咨询服务,向乡村教师传授数字化教学技能和教育理念,乡村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字化技术,提升数字能力。
3.促进供需精准匹配
一方面,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与乡村学校精准匹配。首先,应确保数字化基础设施的精准配置,这意味着要解决乡村学校网络畅通、软件更新和设备维护等问题,确保相关数字设备的正常使用,提高设备使用率和效益。其次,为解决区域性教师资源不平衡问题,需合理调动乡村师资力量,并将教师的数字素养与乡村学校精准匹配,鼓励有经验的城市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建立城乡学校合作机制,加强师资培训。最后,需要进行地区性数字教育资源评估和需求分析,深入了解各个地域的教育资源现状、差距以及乡村学校所面临的特定需求,并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措施,更加准确地把握数字资源供给的重点和方向。
另一方面,要实现经费供给与乡村学校需求精准匹配。其一,优化经费预算设置。在乡村学校的经费预算中,除了数字化基础设备的投入外,还应重视设备维护所需费用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支出,确保设备得到及时的维修和更新,教师能够接受专业培训,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其二,财政投入向乡村学校倾斜。乡村学校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学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政府应当加大对乡村教育的财政投入,提供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其三,财政投入还应关注乡村教师的待遇问题,乡村地区往往存在教师流失的问题,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可以吸引有数字应用经验的城市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促进乡村学校的发展。
乡村教育数字化既能推动乡村教育全面发展、助推教育强国建设,又发挥着支撑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乡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14]。通过解决困境和优化实践路径,能够进一步明晰数字化与教育融合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数字化转型的潜力,使数字化转型赋能乡村教育振兴的各个环节,实现乡村教育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猜你喜欢 转型数字化数字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纺织科学研究(2021年6期)2021-07-15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航天工业管理(2020年4期)2020-06-16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9-10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转型童话世界(2018年13期)2018-05-10答数字创新作文(5-6年级)(2018年11期)2018-04-23数字化制胜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数字看G20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沣芝转型记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6年10期)2016-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