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雪秋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0925)
2019 年,***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首次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2020 年,教育部成立指导委员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以下简称“一体化建设”)成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战略部署。党史作为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和使命的记载,蕴含了宝贵的精神财富。2021 年,***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党史学习教育既是赓续红色革命精神的必然选择,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要求”。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一体化建设,以丰富的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引领思想意识形态建设,是推动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对传承红色基因、筑牢思想意识形态阵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汲取精华,提供方向指引
一体化建设要求通过透彻的学理分析、彻底的理论说服力、强大的真理引导力,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政治认同。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总书记提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史,也是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行的奋斗史,蕴含着共产党人对中国制度、中国道路的探索”。[1]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积极探索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系列理论成果,解决了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启示。党史是党和国家事业永续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有利于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学校思政教育的任务要求。深入学习党史可以明智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一体化建设提供鲜明方向指引和强大精神动力。
1.2 价值连接,提供逻辑指引
一体化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对各学段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科学的顶层设计,主体架构包括思政资源整合、学习方式创新、知识体系融汇、思维价值连接等要素,其中思维价值连接是重点。以往党史教育并未形成系统体系,仅部分大学开设党史选修。在一体化建设背景下,党史教育不再被视为某一维度的教学,而需根植各学段,一体化创新教学方式、更新课程体系。既要求由以往强调理论知识记忆转向深度理解认知,并在实践中实现思想认同及情感深入;
又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各学段学生思想成长并有针对性地设计路径。
1.3 理想赓续,提供道路指引
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推进人文教育、意识形态教育一体化发展。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资源,党史以其强大的思想引领力助力意识形态阵地巩固。换言之,党史学习教育回应了一体化建设目标,在赓续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火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恩格斯曾指出:“思想衍生于历史发展”。就当代中国而言,党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和理论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动力支撑。党史学习教育尊崇的担当、奉献、忠诚,为中华儿女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中华民族发展夯实坚定的思想基础。因此,一体化背景下党史教育“有助于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
1.4 民族复兴,提供目标指引
“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育人目标在逻辑上有天然契合”。[3]一体化建设要求筑牢意识形态思想阵地,着力实现民族复兴。党史教育也需遵循该原则,以民族复兴为教育目标。在百年党史中,共产党人铸就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核心的精神谱系,为培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厚植了精神沃土。在党史教育中,通过宣传党史内涵、讲述党史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党风雨如磐的奋斗年代,体会革命先烈的伟大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勇于担当民族复兴使命的责任感。同时,通过挖掘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蕴,为学生补充精神钙质,传承与弘扬中国精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一体化建设的民族复兴使命,为党史教育提供目标指引,帮助青少年明确自身责任、承担中华民族复兴使命。
1.5 尊重规律,提供科学指引
按照***总书记关于“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开设思政课的要求,“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要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强调使命担当”,[2]统筹一体化建设背景下的党史教育,要遵循教育教学、学生认知及思政工作规律,处理好“全程贯穿”与“学段差异”的关系,[4]注重各学段有机衔接。“全程贯穿”要求将党史育人功能贯通各学段并“一以贯之”,强调党史内容的纵向衔接;
“学段差异”指尊重各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情感态度的差异,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契合实际,形成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教学路径。
2.1 党史教学内容断层
党史学习教育普遍存在各学段、各学校主体合作不足,教学链条偏短以及教育体系缺陷,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导致内容出现断层现象。同时,党史教材开发、设计及后期普及工作明显滞后,体现在教材同质化、种类较少、缺乏针对性。其中,教材同质化是党史学习教育难以取得实效性的重要阻碍,存在教材创新性不足以及各学段衔接不够,初高中甚至大学应用同版教材的现象,导致党史学习教育质效处于较低水平。
2.2 宣传资源支撑单薄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党史相关管理部门投入海量时间、精力进行党史征集、编纂、研究等工作,但却忽略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宣传。相关部门在新闻媒体等领域发声较少,宣传滞后且方式单一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短板。党史教育不应仅在中学及大学的历史教材中涉及,也不应只出现在节庆宣传栏里,而应长期、持续地宣传普及。此外,以受众面来看,仍有部分大学、高中的专门化党史教育普遍针对入党积极分子或预备党员,缺乏对普通学生的普及渗透,也忽略对小学、初中学生的基础培养。由此观之,党史学习教育在不同学段的普及性、宣传力度亟待加强,应促使其成为全体学生素质教育的常态行为。
2.3 党史教育效果欠佳
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仍沿用传统“灌输法”,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多数学校仍未按照一体化建设要求调整、创新教育法。同时教育环境也受时空限制,存在较大局限性。教师将教材内容复制到教学课件,由学生自主记忆的现象仍较常见。这种流于形式的教学法,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致使党史的内涵性、教育性无法充分体现。另外,学校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认同度相对偏低,小学注重学习成绩、中学强调升学率、大学着重技能培养的情况仍较普遍。导致部分教师认为完成基本理论教学即可,这对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
2.4 教师队伍建设不敷
现阶段,大学思政课教师相对中小学教师在党史理论、教学素养方面更具优势。这是由于基础教育阶段思政课教师偏少且专业不对口,尤其诸多小学并未配备思政课教师。同时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可能学生已通过网络渠道获取。教师传统的教育能力和水平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所以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此外,在新形势下互联网信息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良外部环境和思潮使部分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异化。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
3.1 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熟悉党史发展进程
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合理设置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是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重要能力。应着力在教材“接棒区”做文章:①开发小学党史教材。党史教材作为课程体系的构成要素,是课堂教育的前提基础与理论支撑。所以应及时开发小学党史教材,主要以讲故事的形式促使小学生对党史形成初步认知。②创新初高中历史教材。可在初高中历史教材中增加党史比重,通过宣传党员先辈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事迹阐述中国近代党史,帮助学生体悟今天生活来之不易,为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强基固本。③拓展大学教材党史内容。大学应开设专门的党史教育课程并系统、权威地传授知识。将党史学习教育内容融入思政教育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加强政治引领。让学生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帮助学生坚定政治信仰,强化责任担当。
3.2 以创新宣传为引领,促进党史认识理解
除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外,学校应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宣传途径,提高学生的党史认知能力。一方面,引入数字媒体技术。教师可借助新型现代科技手段,如声光电、互联网移动端及新媒体,通过VR 技术打造党史虚拟博物馆,使党史内容焕发活力。学生可通过虚拟博物馆随时随地查阅文献资料、回顾革命岁月、学习党员先辈奋斗精神,使党史学习教育不再停滞于表面。另一方面,优化校园网络平台。学校可基于互联网发展趋势和学生网络聚集现状,增加校园平台有关党员先辈事迹的内容,通过平台数字现代化优势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提升教育质量。
3.3 以实践活动为辅助,强化党史教育成效
马克思指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5]实践活动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延伸与拓展,能摆脱空泛的理论说教,促使学生知行合一。对此,学校应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避免传统空洞式教学。一方面,中小学可举办体验活动。与当地纪念场所、革命遗址等教育基地达成合作意向,通过举办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学生通过聆听党员先辈故事,重温革命大无畏精神,以继承党员先辈遗愿,提升思想境界。教育基地可赋予学生义务讲解员角色,为学生提供自学党史、讲解党史、分享感悟的平台,加深他们对党史的理解。另一方面,大学可开展多形式的教育活动。利用烈士纪念日、国庆日、“十二·九”纪念日等组织相关纪念活动。如“党员先辈传记故事诵读竞赛”“学党史征文比赛”等。此外,可通过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采取宣讲党史、采访老革命等形式,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传承红色精神,感悟党的初心和使命。
3.4 以队伍培育为重点,提升党史教学水平
打造一支党史理论水平高、教学能力强、适应教改发展的教师队伍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的重中之重。要以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建构人力资源保障体系,着力提升党史教学水平。一方面,定期举行党史学习教育集体备课活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联合开展备课活动,探讨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等,促进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为推进思政课教学渐进式推进、螺旋式上升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加强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根据党史教育学习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举办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题培训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党史学习教育在思政课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构建思政课程话语、教育及课程体系的重要理论支撑。在一体化建设背景下,重构党史教育的课程和教学体系,有利于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在价值,赋能一体化建设。面对目前党史学习教育的诸多发展困厄,有必要探索推进策略,以促进大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提质增效,加快一体化建设落实进度,使各学段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赓续红色血脉,成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学段党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第一次学党史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12期)2022-01-12党史告诉我们什么?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湘潮(上半月)(2021年3期)2021-07-20党史上的今天海峡姐妹(2021年12期)2021-01-01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3期)2020-05-28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新课程研究(2016年4期)2016-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