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品一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文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
为培养时代新人建设文化强国,我国于2020年末召开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目前我国新文科建设工作已经在全国高等院校全面展开。新文科是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为根本要求,以培育适应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要求的时代新人为任务,以提升国家形象为使命,以守正创新为建设路径,以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为建设举措的创新型文科。[1]新文科建设有两大路径:一是在技术融合、学科交叉的基础上开设诸如医学伦理、智能政治学等交叉型新式文科专业,二是对传统文科专业从教学内容、手段、模式等方面进行升级改造。本文论述在新文科背景下对传统文科课程——文学概论课进行升级改造,提出通过 “任务-项目驱动” 教学模式推动对文学概论课改革的路径。
“任务-项目驱动” 教学模式是基于任务驱动和项目驱动两种教学方法构建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 “以富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情景为基础,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2]。项目驱动教学法是 “以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制作作品,并将作品推销给客户为目的,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着的问题”[3]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在课内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项目驱动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在课外完成复杂程度更高的项目的过程中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4]基于两种教学法构建的 “任务-项目驱动” 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注重为课堂教学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所谓情境的真实,是指情境的创设要贴近生活本身,贴近社会实际,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中学习知识、运用技能。教师在一堂课之初即设定这种教学情境,其创设对一堂课来说具有 “以一总多” 作用——可以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特定情境中来学习,把多个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学习资源、学习成果统整起来,从而形成 “以一驭多” 的教学结构。
第二,强调任务驱动。在课堂创设的真实情境中安排学习任务。任务是指能够引发学生某种学习行动的工作,学生在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的过程中,能够达成对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演练、方法的运用,教师在任务中融入德育内容,还能够起到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进行引导的作用。
第三,重视学生活动的组织。活动是学习任务完成的具体路径,学生通过参与阅读、观看、搜集、讨论、设计、撰写、编辑、演示等实践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
第四,突出多文本阅读教学。
“任务-项目驱动” 重视学习资源的整合,重视在任务或项目的驱动下,推动学生大量阅读。
第五,倡导以项目学习来辅助课堂教学。在项目学习中,学生需要 “探究复杂而真实的问题、精心设计项目作品”[5],项目的复杂性决定了它更适合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在课外完成,从而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项目的完成有助于教师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
文学概论课是一门 “讲授文学理论基本原理及其基本知识的课程”[6],在文学概论课堂上开展 “任务-项目驱动” 教学是必要的,这是因为传统的文学概论课堂存在诸多的弊端:第一,文学概论课是一门传统的理论课,课堂上缺少真实情境的单纯理论讲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教师对理论的重视和对实践的轻视,使许多学生认为理论缺少实用价值;
第三,传统的理论课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演练不足,使他们的理论思维得不到有效训练;
第四,不少当代大学生阅读储备不足。阅读文学作品少,使他们难以理解从感性材料提取的抽象概念;
不阅读经典理论,也使他们的理论学习难以深刻化和系统化。传统文学概论课堂的积弊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新文科背景下的文学概论课堂,采用 “任务-项目驱动” 教学模式克服传统文学概论课的种种弊端是十分必要的。
在文学概论课上开展 “任务-项目驱动” 教学也是适宜的,从育人目标上看, “任务-项目驱动” 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新文科培养应用型文科人才的育人要求相契合。对于新文科的建设, “任务-项目驱动” 教学也具有适恰性,西北师范大学马世年教授在《新文科视野下中文学科的重构与革新》一文中提出了新文科建设的四个重点:
“在新文科的理念下,建设和发展新的中国语言文学,需要凸显四个方面的特征:重人文,重原典,重融通,重创新” ,[7]“任务-项目驱动” 教学模式也同样能够成为落实这 “四重” 理念的有力依托——文学概论课可以通过对具有人文价值取向的任务情境的创设,对需要借助跨学科思维解决任务的安排,对经过精心选择的原典群文的导读,对多样的课堂活动及富于创新性项目作业的设计,最终实现文学概论课由 “旧” 向 “新” 的转型。
新文科背景下的文学概论课开展 “任务-项目驱动” 教学,需要从五个方面入手融合新文科理念,即情境的创设、任务的安排、活动的组织、资源的整合和项目的设计。
(一)情境的创设
为了落实新文科理念,在进行学习情境创设时,需要充分考虑学习情境的真实性、学科交叉性和德育性。
首先,使文学概论课学习情境贴近文学理论应用的真实情境,可以分为日常交际情境和工作应用情境两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对文学观念的理解、评议影视及文学作品的优劣等,教师在课堂进行学习情境的创设时,就可以创设宣讲型情境、评价型情境——以让学生向亲友普及文学理论知识或评议作品的方式创设学习情境,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文学理论日常应用的演习过程;
文学理论与文艺批评、语文教育、新闻出版、影视传媒、艺术设计、历史传播等传统文科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辩论型、辨识型、策划型、(结社、办刊)宣言型、项目申报型、进言献策型等各类工作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对社会工作的模拟和预演,使文学理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
其次,有意识地从跨领域、跨学科话题创设学习情境。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文艺学学科与国家安全、社区工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新的学科交叉态势正在逐渐形成,这些学科的交叉为文学概论课新学习情境的创设提供了现实依据。例如,可以从文学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关系角度创设献策型情境,激发学生对文学领域社会意识形态探究的兴趣;
从文学与大数据关系的角度创设辨识型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学风格的构成;
从元宇宙构建的角度创设策划型情境,引发学生对文学与存在关系的思考。
最后,要把思政元素融入学习情境。文学是人学,文学与人生、文学观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学的性质、价值、功能、创造、风格等多样性话题中都可以融入思政元素,例如,创设文本评价型情境,就包含着什么样的作品是有价值的、什么样的作品对人生有益、应该提倡什么样的文学价值观等问题。再如,创设辨识型情境,让学生在众多文本中辨识鲁迅的作品,这一情境中包含着 “有风格、有个性的事物才容易被人识别,被人牢牢记住” 的命题,由此,可以顺理成章地引出 “为人为文也应该追求风格鲜明” 的人生启示。
(二)任务的安排
开展 “任务-项目驱动” 教学,为学生安排合适的学习任务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任务的设计要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文学理论具有理论性、实践性、科学性和人文性,[8]文学概论课的目标是培养有理论深度、有实践力度、有科学态度、有人文温度的理论应用者,那么,文学概论课应设计理论知识建构型、理论思维训练型、理论实践运用型、科学思维培养型(培养学生以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学科成果解决文学问题的思维习惯、思维方法)、价值观念导向型等任务。例如,设计理论知识建构型任务时,可以让学生先完成理论知识学习任务,再进一步去了解知识背后的学术产出路径,尤其是跨学科、跨领域研究路径。在讲解文学起源话题时,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关于文学起源的几种有影响力的学说,还可以让他们进一步去了解这些学说背后的研究路径,借助多学科、跨领域的间接研究路径——古典文献研究法、史前艺术研究法、原始民族艺术研究法、儿童审美心理研究法等,这样,可以把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把间接研究的方法和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念引入文学概论课。
又如, “理论思维的核心内涵是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理性批判思维能力” ,[9]理论思维的训练主要包括对人的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等能力的训练,设计理论思维训练型任务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章节相关文论原典的主要内容框架进行梳理概括,写提纲、摘要;
为教材中的相关理论补充论据;
从文学现象、文学作品的感性资料中提炼本质、规律东西,对教材内容作扩展和补充;
对不同领域的相关审美现象(如电影、广告语、绘画、游戏等)进行比较,加深对文学特点的理解;
对文论史上知名的文艺论争逻辑进行梳理,寻找论争双方话语中可能存在的逻辑漏洞,让学生在文学概论课上的思维活跃起来,让文学概论课更具智慧性。
(三)活动的组织
活动是任务落实的具体路径,文学概论课的活动设计要追求课前活动常态化、课上活动多样化、活动平台多媒体化。开展诸如 “我眼中文学(理论)的新与变” 的课前分享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的文坛热点、文学理论的新研究分支、传统文论的新发展等问题,把对文学之 “新” 的关注常态化。另外,在每节课上给学生留出活动时间,通过开展诸如原典阅读摘要、理论论据增补、教材观点补遗、文学现象评价、文学作品解读、论争逻辑质疑、作家风格辨识、跨界理论应用等活动,提高学生课上的参与度,并充分利用好智慧树、腾讯课堂等线上学习平台,通过共享学习资源,开展交流讨论、完成课时作业、分享学习成果等方式,保证更多的学生以多样的方式参与到课堂中来。
(四)资源的整合
文学概论课开展 “任务-项目驱动” 教学,需要通过任务的设计来带动教学资源的整合,以整合书本资源与多媒体资源、原典资源与新学科领域资源、校园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方式来体现新文科之 “新” 。以任务引领的方式,促进学生多读多看,开阔视野,关注经典,更新理念,训练能力。
文学概论课学习资源的种类是多样的,如理论经典原著、科研论文、学生论文习作、项目申报书、学术会议记录、经典文学作品、民间文学作品、社区戏剧、作家传记、读书札记、文学新闻报道、网络读书短评、慕课、影视剧等。笔者参考王荣生教授的观点,[10]把这些教学资源按照教学功能的不同分为四类:一是经典,指中外理论经典原著,与平面化、理论 “纵深感不够” 的教材比较起来, “原著常针对问题而发,对问题的阐述一般都比较精深” ,[11]读这类文本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特定理论问题的认识,这类文本需要透彻领悟、仔细研读;
二是例文,包括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学生优秀论文、项目申报书、读书札记、网络短评等,可以作为学生完成理论性习作的范例;
三是样本,指的是可供学生进行理论诠释、开展批评实践的对象性文本,它可以是文学作品,可以是展示了某种现象的新闻报道,还可以是展现了思想交锋的文学论争文章;
四是用件,指的是对理论阅读、文学作品解读起注解作用的文本,如慕课中的相关知识专题、辞典上解释理论术语的词条、文学史上介绍文学流派活动情况、文艺论争背景的史料、名家为文学作品做的笺注等。在 “任务-项目驱动” 教学模式下,教学设计应该综合利用上述多种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搭配组合,以任务促进学生多功能阅读,以阅读带动学生在课堂内外自主开展理论学习、实践写作活动,并以实践活动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五)项目的设计
在文学概论课教学中开展项目设计需要注意三点:一要贴合教材内容,以利于学生在一个大的教学段落结束后能够通过项目学习内化课堂所学;
二要具有一定的复杂度和挑战性,以达到提升学生素养、促进团队合作的目的;
三要落实新文科的课程建设理念。以马工程《文学理论》教材中文学接受一章为例,可以设计如下项目作业,以 “××作品的接受史” 为项目名称,要求学生提交以下系列学习成果:关于××作品接受的文献综述与研究趋势分析;
作品的创作意图分析;
作品接受差异的多元因素分析;
作品经典化/非经典化成因分析;
作品在流传过程中改编现象分析;
作品对国内外文学创作的影响分析。通过对这样一个学习项目的完成,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分工合作查阅大量的文献,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另一方面也贯穿起了本章教学的主要知识点,有助于他们对教材内容的消化理解;
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去了解一部作品已有研究成果与最新研究发展趋势,培养他们用新方法、从新角度寻求一部作品诠释空间的习惯,为他们将来的毕业论文选题和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采用 “任务-项目驱动” 教学模式有助于深化文学概论课的教学改革,将新文科理念融入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实现课程内容的更新,也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知识技能,缜密而灵活地思考问题,养成关注现实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采用 “任务-项目驱动” 教学模式对于推动新文科背景下的文学概论课程改革是可行的,也将是大有可为的。
猜你喜欢概论文科驱动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汽车实用技术(2022年7期)2022-04-20青铜器辨伪概论收藏家(2021年10期)2021-01-17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房地产导刊(2020年11期)2020-12-28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中学生博览·文艺憩(2020年3期)2020-08-14《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蒙古学问题与争论(2020年0期)2020-03-29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铁道通信信号(2019年4期)2019-10-10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求学·文科版(2019年6期)2019-06-12豆文科作品艺术家(2018年7期)2018-09-22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电子制作(2016年15期)2017-01-15孙文科东方艺术·国画(2016年1期)2016-11-16